学校介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3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12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3.2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7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89万平方米;图书馆2.7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7.41万册,电子图书80.1万册,数字资源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和1个少数民族双语预科班;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学3个学科为学校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建设学科;有1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建设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

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00人,其中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207人,引进和培养博士93人、硕士366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2019年获省级、州级表彰6人。

人才培养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142人,其中本科生9805人(含预科生757人),专科生1337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27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本专科综合就业率达85.83%,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7.04%。

科研成果 升本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项目94项、地厅级科研项目442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黔西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共552篇,SCI、EI、ISSHP等收录论文59篇;出版教材和著作82部;建有贵州省黔西南特色产业扶贫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地旅游教育与推广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 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澳门、台湾地区的21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与交流,先后组团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波兰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教育交流活动。与贞丰县、晴隆县人民政府等5个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利用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等平台,向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及台湾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派出留学生200余人。成功举办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论坛”“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体育学术研讨会”“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讨会”,举办新时代笔山论坛,承办“精准扶贫:理论、政策与黔西南州乡村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对外合作交流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20年4月


学校领导

  院党委书记: 吕国富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照惠

  院党委副书记:李可迅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国俊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湘梅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彭光明

相近院校推荐

相关院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