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同济大学大类招生专业介绍——智能交通与车辆类
2021-05-17智能交通与车辆类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基础设施、车辆装备、交通出行、交通信息、物流运输等全要素,覆盖道路、铁路、机场、磁浮、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涵盖未来交通模式与系统、智慧基础设施、新一代交通工具等内容。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与车辆类下设四大专业,分属于三大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交通运输
汽车学院:车辆工程(汽车)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车辆工程
其中,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为教育部评估A类学科,软科2019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6位。
01专业介绍
交通工程:设有两个专业方向,即道路、铁道与机场工程方向,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方向,主要对交通进行规划,并对交通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交通运输:主要负责运筹管理方面,运用运备,组织运输生产,提高运输效能;
车辆工程:偏向轨道交通,从事轨道车辆工程的设计与集成、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学制为四年,重点设置轨道车辆设计与集成、牵引传动与控制、健康管理及安全等三个知识模块;
车辆工程(汽车):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即汽车工程、车用能源与动力、汽车电子与智能。本科培养为双外语5年制,英语、德语或法语为必修外语。
02培养目标
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遵循“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教育理念,培养掌握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能胜任交通系统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等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咨询、研究、教育、创业、投融资等工作,并能面向未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文化适应、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等能力的综合性交通工程专业卓越人才。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具备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车辆工程(四年制):全面服务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厚基础、融交叉、国际化”为理念,积极培养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工程研究与创新能力,具备从事轨道车辆工程的设计与集成、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创新实践型工程技术复合人才。
03学科建设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院士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1人、副高级职称5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2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现有全日制在读本科生85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
车辆工程学科是轨道交通学院的重点发展学科。1998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得博士授予权;1999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0年车辆工程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郭重庆院士、万钢教授为该学科学术带头人,郭孔辉院士担任该学科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院长。
车辆工程(汽车)所属的汽车学院拥有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教授;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为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大众—同济研究院院长;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各1名;并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汽车专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学院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着广泛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
04毕业去向
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等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研究所、高校、轨道车辆制造厂、汽车后市场、交通运输部门、汽车运输企业、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地铁运输部门、轨道运输管理部门、物流企业、汽车制造或改装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管理、轨道交通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改装维修、试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在当前轨道交通、汽车企业被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形势下,毕业学生有宽广和长远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