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电竞logo >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 >正文

岩溶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2020-09-10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岩溶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岩溶地貌岩性构造

碳酸盐类岩石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等;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卤化物盐类如岩盐与钾盐,均属于可溶性盐类。按溶解度排序,卤化物盐类最大,硫酸盐居中,碳酸盐类最小,但喀斯特地貌却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这与其分布极广且长露出地表有关。

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泥灰岩兼有大量不溶解黏土,白云岩则以白云石为主。按溶解度排序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因此石灰岩最易喀斯特化,尤其是节理发育、层厚、质纯和位于区域性断裂带的石灰岩,喀斯特作用最强。

点击查看高中地理更多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