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电竞logo > 河北高考 > 河北江南app平台下载安装官网苹果 > 河北语文试题 >正文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保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05-16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保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问题,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屡除不灭的缘由。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此外,像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作品,在追忆自我成长经历的同时,不断追问历史深处的沉重与诡异。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摘编自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材料二:

显然,就像文学写作从来就没有绝对真实一样,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从来就离不开虚构。也就是说,非虚构绝对不等于真实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的面前,它的含义暧昧又含糊不确定,它的态度骑墙且模棱两可,完全没有的完全否定的意义,而处于否定与非否定之间,似是而非。比如:理性、非理性、不理性,可以从这三个词汇中看到虚构、非虚构、不虚构的价值取向。因此,所谓的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其实是一种微观写作,是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写作,即某些评论家强调的独立性

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或者模式是可以存在的,它对鼓励作家打破文学创作理论、体裁、题材、创作方法和技巧的限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文学体裁上来说,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只是一种创作形态、类型;从文学创作方法上来讲,恰如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所形容的那样,无技巧不是没有技巧,而是打破传统陈规,吸收一切文学技巧,并灵活地为我所用,非虚构写作正是这样的一种写作模式,它吸收和借鉴任何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作家所需要的一种自由的、独立性的表达。

(摘编自丁晓平《非虚构之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具备鲜明的主观介入性的特点,直接呈现创作者的理性思考和辨析,不做感性的抒情。

B非虚构写作突出现场纪实,深入当下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拒绝主题思想的宏大性。

C.要根治作品不接地气的病症,作家就不能够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凭既往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问题。

D非虚构写作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为主要审美目标,因此,它必然存在艺术性偏弱的先天不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积极主动地深度介入现实,《封面中国》《生死十日谈》等即是深度介入现实的典例。

B.《中国,少了一味药》《相亲记》都通过叙述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聚焦当下社会现实某个领域的重大问题。

C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微观写作,并不排斥虚构非虚构并非等同于真实

D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着意突破传统陈规的制约,吸收借鉴各种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所述中不属于非虚构范畴的一项是(

A.何建明的《山神》叙述当代中国愚公黄大发30多年带领村民挖山不止,开凿天渠,改变了山村面貌的故事。

B.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通过人物的人生行旅、育种科研和精神世界的多维观照,塑造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形象。

C.李春雷的《木棉花开》以意象思维叙事写人,本真地凸显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这位改革开放前行者的伟岸身影。

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4.洪治纲和丁晓平两位学者对于非虚构写作所持见解有哪些相同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土大梦(节选)

杨献平

一个从未来过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满眼的黄——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黄贯穿、俘虏了。

陕北的黄,是集中的黄,悲愤的黄,绝望的黄,生存的黄,战争的黄,沉默的黄,飞奔的黄,苍天的黄,大黄的黄,黄天的黄,黄种人的黄,黄帝的黄,黄河的黄。黄得层层叠叠,上下齐黄。黄得丰润,里外冒浆。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间,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看不见的虫子一样蜂拥,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觉得身体开始发脆,毛囊开始收缩。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我知道,这黄土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穹群星,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

乘坐出租车穿城而过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国都高楼林立,机车奔走,人们的衣饰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俨然当代世界的模样和姿态,但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是一种无声的笼罩、反射和涂抹。这种来自大地最本真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的黄土,累累山川,道道塬梁,其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现、隐喻和担当。

清凉山、宝塔山、王家坪、兰家坪,无处不高耸,无处不圣地,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断流散的空气和云霓,也都与近代和当代的中国有着深刻联系。其中的宝塔山,令我想起一个人,他被誉为八百年以来第一完人,也是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据说,那白色的高塔颇有神奇之处,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淹奉命驻守延州,与契丹和金国作战。他在延州,时短而效长。一个人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在传统的帝国之中,无疑是巨大而且积极的。

由范仲淹提拔和倚重的种世衡及其兄弟、儿子们,在延安之于西夏的阻击和防守,特别是种世衡的反间计,使得李元昊损失了他的得力战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两兄弟。种世衡构筑的青涧城,即今延安古宽城,有效地阻挡了契丹和西夏人的铁骑。特别是他对于羌人的信义与诚恳,使得他在异族当中,也享有崇高的威信。

范仲淹和他的部将种世衡,堪称古代边关防御和经略之中的典范。特别是种世衡,其世代忠诚,对属下之关心和爱护,可谓感天动地。史书记载,凡有士卒伤病者,种世衡或是其弟种世材,再或是其儿子总会亲自慰问,安排食宿和疗治方剂。使得属下将士为之甘效死命,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得种家军也名震一时。种世衡膝下八个儿子,皆为当世之才俊。其后人种师道更是声名远播。

历史的一个铁律是,凡是兴盛的朝代,主要是其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上下一致的结果,同时更是辅政者的人品和修养达到了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才可以实现的。反之,朝代的衰败,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乃至私心公行的问题。面对范公曾经镇守之地,我的内心涌现的景仰与热爱,竟然使得自己有些荣耀的感觉。

这种感觉,大致是与古圣人之心相通的。至于我,不过是先贤大师的子孙,之所以能够在一些地方和时刻,觉察到他们的那种宏大心迹,当然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的诸多因素。

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简短地浏览和穿越,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尤其是像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的地方,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形成与精神勾勒,黄风的塑造和黄土的雕刻,多旱少雨,泥泞中的跋涉与峁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女,风尘中的粗新和细腻,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浑厚、笨拙与张扬,以及隐忍的冲撞、礼节的触发与抗击……诸如此类。

陕北,这一片自然和人的地域,历史与现代的叠加和勾勒,引领着每一个进入其中并且在这里觉悟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黄土地上的灰尘等阻碍人的呼吸,让人感觉不适,这说明作者并不隐瞒黄土地上的不足,只是希望其改正这些缺点。

B.文章认为,黄土大地就像一个浑圆的大梦,能让进入其中、陷入绝境的人有机会参悟到人生乃至人类的秘密

C.文章写种世衡等人在延安抗击西夏,叙述了种世衡智谋,以及他对羌人的信义与诚恳,突出其在异族中的崇高的威信。

D.文章指出,朝代的兴盛主要源于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团结一致,更源于辅政者达到天下为公等境界的道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主要从视觉的角度对陕北的黄土进行描写,意在表现陕北的给作者内心带来的强烈冲击。

B.文章由宝塔山联想到范仲淹,由此引入范仲淹等人在黄土地上抗击敌人的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点出流光溢彩的世界与不事雕琢的陕北的显著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感和批判。

D.文章行文思维严密,如交代作者觉察到前贤的心迹,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8.文中提到: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文,从总体上作简要分析。

9.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道: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随桓公杨忠卒,子杨坚袭爵。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坚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下大夫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侯城而还。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遣/

B.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C.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D.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功勋人物可以封王。

B.吐谷浑,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期吐谷浑曾建立政权。

C.朕,文中指皇帝自称。原来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

D.社稷,指谷神,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杨坚有不臣之心,皇帝就此事询问来和,来和欺骗皇帝说,杨坚是一个可以镇守一方、坚持气节的人。

B.王轨与贺若弼谈及太子承担帝业的问题,贺若弼同意王轨有关皇太子不能承担大任的看法,并让王轨向皇帝进言。

C.王轨告诉皇帝,皇太子不可靠,于是皇帝拿王轨的话询问宇文孝伯,宇文孝伯含蓄地否定了王轨关于皇太子不可靠的说法。

D.皇帝虽然认同王轨关于皇太子的说法,但是苦于次子汉王没有才干,而其他儿子还年幼,所以没有废黜皇太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

2)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14.从王轨与贺若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轨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郭郎中

[]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

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

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

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诗的第三句的字和第四句的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C.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常常弹奏乐器,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只有自己一人在欣赏。

D.本诗是一首赠答诗,赠答诗与唱和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是甲赠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两者在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教育是连接人与生物多样性的桥梁。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例如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周末孩子有补习班,闲暇时间少;电子产品诱惑太多。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可能会缓解上述情况。双减之前,孩子在周末几乎没有时间,双减后除周末每天就上一节课,有了大量空余时间,

自然教育是体验式的教育,孩子隔着屏幕,()。自然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接触自然不一定要去远郊,也不一定非要在假期。除了在公园、郊外和学校体验自然,自然教育也要常规化。小区里就可以接触自然,比如孩子每天写完作业后到楼下记录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到花园里观察动植物,写下感悟,并阅读相关知识,不一定非要等到每个周末才出去。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不到夏天的荷叶香、秋天的桂花香

B.夏天的荷叶香闻不到,秋天的桂花香闻不到

C.闻不到秋天的桂花香、夏天的荷叶香

D.夏天闻不到桂花香,秋天闻不到荷叶香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有情怀的人,肯定有内涵,有梦想,有爱心,有责任,不浮躁,不沉迷,活得精致。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情怀有大有小,情怀也有多有少。古人的情怀你我有目共睹,从古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悬壶济世的医生情怀,有保卫国家的战士情怀,有为国家效力的文人情怀,等等。而现在,情怀似乎正在远离我们。有人说:这几年情怀这个词基本被玩烂了,甚至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而消费情怀也在商业圈、娱乐圈兴起。可是,情怀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真的就只剩下对于过往的追忆和怀念了吗?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金太阳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有情怀的现代青年,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4.都认同(或肯定)非虚构写作存在的重要价值(或积极意义),非虚构写作对当代作家的创作有借鉴意义(或可以为当代作家创作提供帮助)。

5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概念严谨性的不足,解说其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一般叙事散文不同的文体特征;进而举例论证非虚构写作最大魅力在于深度介入历史和现实,并阐明现场式介入性写作姿态的意义;接着指出当下不少作家作品不接地气的弊端,举例论析非虚构写作的借鉴价值。

6A

7C

8陕北黄土的视觉冲击。

先贤们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带给作者的震撼和荣耀感。

作者认识到气候和地理环境可以改变人,这如梦的黄土大地使作者产生了对人生的觉悟、觉察。

9描写美:文本用语考究,精美凝练,通过铺排、比喻、对比等手法展现描写了陕北黄土的本真美、天然美。

意境美:作者通过幽美的描写,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勾勒出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特征的壮美意境。

哲理美:作者通过对陕北美景及人文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荣耀感和深深的震撼,赞颂了先贤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精神,从而借助这如梦的黄土大地生发了对人生的觉悟和觉察。

10B

11D

12C

13.(1)我浅薄愚昧,不值得信任。陛下常常认为贺若弼有文才武略,他也常把这件事作为忧虑。

2)事情有失误,便可导致灭族。本来认为你秘密陈述太子的好坏,怎么能够就至于直言不讳呢?

14.敢于直言;忠义无私;知错能改。

参考译文:

周随桓公杨忠去世,他的儿子杨坚继承爵位。大将军杨坚姿容相貌奇异伟岸。后周国君对杨坚一向很好,齐王宇文宪对皇帝说:“杨坚恐怕不会久居人下,请求尽早铲除他。”周武帝也怀疑杨坚,就以此询问下大夫来和。来和欺诈皇帝说:“随公杨坚只是一个坚守节操的人,可以镇守一方,如果作为将领,敌阵没有不被攻破的。”周太子讨伐吐谷浑,到伏侯城而返回。宫尹郑译等人,都被太子宠爱。太子在军中有很多失德的事,郑译等人都参与了。军队返回,王轨等人把这件事告诉皇帝,皇帝生气,杖打太子和郑译等人,并免除郑译等人的官职,宫官里被太子宠爱的都被遣散。王轨曾经与小内史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承担大任。”贺若弼很赞同,劝说王轨向皇帝陈述这件事。后来王轨趁着陪坐皇帝时,对皇帝说:“皇太子仁爱孝敬无有名声,恐怕不能承担陛下的家事。我浅薄愚昧,不值得信任。陛下常常认为贺若弼有文才武略,他也常把这件事作为忧虑。”皇帝用这件事咨询贺若弼,贺若弼回答说:“皇太子在东宫培养德行,从没有听说过有过错。”退朝后,王轨责备贺若弼说:“(你)一向说话,没有不直言的,如今面君奏对,为什么竟然如此反复无常呢?”贺若弼说:“这是你的过错啊。太子是国家的副君,难道轻易发难?事情有失误,便可导致灭族。本来认为你秘密陈述太子的好坏,怎么能够就至于直言不讳呢?”王轨沉默了好久,就说:“我一心一意,专心于国家,就不心存个人私念。从前面对群臣,贸然提出,确实不应该。”后来王轨趁着在宫内宴会向皇上祝寿,摸着皇帝的胡须说:“真是一个好好的老头,只遗憾没有强大的继承人。”从前,皇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说:“我的儿子近来怎样?”宇文孝伯回答说:“太子近来畏惧皇上威严,更没有过错。”喝完酒,皇帝责备宇文孝伯说:“你常常告诉我说,太子没有过错,如今王轨有这样的话,你在欺骗我。”宇文孝伯拜了两拜说:“父子之间的关系,别人难以说清。我知道皇上不能割舍慈爱,于是不敢说罢了。”周武帝知道他的心意,沉默了很久,于是说:“我已经委托给你了,希望你尽力吧。”王轨突然对皇帝说:“皇太子不是承担国家重担的君主,杨坚好像有造反的迹象。”周武帝不高兴,说:“一定有天命在,那怎么办!”周武帝认为王轨等人说的话是对的,只是次子汉王宇文赞年龄大,却又没有才能,其他的儿子都还年幼,所以太子没有被废黜。

15C

16对志向的坚守。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

对知己者的感激。知己者了解诗人的艰难处境,诗人感激知己者,表示要保持高尚的节操。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错误。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写诗人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联用松柏不改其青青之色起兴,并以此相喻来引发第二联,写贫士志坚,恪守人生准则,不改其道,不为他图。这一比兴为志士守节增添了庄严的色彩。第三联写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表现了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

第四联写知音,潇湘瑟里、风波声中有失意的悲凉,只有知音才能听到,感受到,并为之感动下泪。这一联没有明写,实际是与郭郎中对话,郭便是诗人心中的知音。第五联以激动的声调呼出永存坚与贞这样的志向,以此报谢知音之恩、知音之情。孟郊是一介贫士,与友表心意,不重物而重情,更显露出清贫高雅之风。

17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咥、锱铢、羌。

18A

19C

20结构相同,连续使用了三个那是的句式;内容相关,都是志愿军感天动地的事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志愿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1A

22诸多因素影响了自然教育可以接受自然教育而是要与自然亲近

【解析】



2022届河北省秦皇岛市、保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抛开概念的学理性纠缠,依据我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问题,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用本雅明的话说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屡除不灭的缘由。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此外,像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作品,在追忆自我成长经历的同时,不断追问历史深处的沉重与诡异。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摘编自洪治纲《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材料二:

显然,就像文学写作从来就没有绝对真实一样,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从来就离不开虚构。也就是说,非虚构绝对不等于真实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中的虚构的面前,它的含义暧昧又含糊不确定,它的态度骑墙且模棱两可,完全没有的完全否定的意义,而处于否定与非否定之间,似是而非。比如:理性、非理性、不理性,可以从这三个词汇中看到虚构、非虚构、不虚构的价值取向。因此,所谓的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其实是一种微观写作,是个性化甚至个人化的写作,即某些评论家强调的独立性

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或者模式是可以存在的,它对鼓励作家打破文学创作理论、体裁、题材、创作方法和技巧的限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文学体裁上来说,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只是一种创作形态、类型;从文学创作方法上来讲,恰如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所形容的那样,无技巧不是没有技巧,而是打破传统陈规,吸收一切文学技巧,并灵活地为我所用,非虚构写作正是这样的一种写作模式,它吸收和借鉴任何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达到作家所需要的一种自由的、独立性的表达。

(摘编自丁晓平《非虚构之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具备鲜明的主观介入性的特点,直接呈现创作者的理性思考和辨析,不做感性的抒情。

B非虚构写作突出现场纪实,深入当下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拒绝主题思想的宏大性。

C.要根治作品不接地气的病症,作家就不能够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凭既往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问题。

D非虚构写作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为主要审美目标,因此,它必然存在艺术性偏弱的先天不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积极主动地深度介入现实,《封面中国》《生死十日谈》等即是深度介入现实的典例。

B.《中国,少了一味药》《相亲记》都通过叙述自我的亲身经历,来聚焦当下社会现实某个领域的重大问题。

C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微观写作,并不排斥虚构非虚构并非等同于真实

D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着意突破传统陈规的制约,吸收借鉴各种文学体裁的方法和技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所述中不属于非虚构范畴的一项是(

A.何建明的《山神》叙述当代中国愚公黄大发30多年带领村民挖山不止,开凿天渠,改变了山村面貌的故事。

B.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通过人物的人生行旅、育种科研和精神世界的多维观照,塑造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形象。

C.李春雷的《木棉花开》以意象思维叙事写人,本真地凸显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这位改革开放前行者的伟岸身影。

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4.洪治纲和丁晓平两位学者对于非虚构写作所持见解有哪些相同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土大梦(节选)

杨献平

一个从未来过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满眼的黄——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黄贯穿、俘虏了。

陕北的黄,是集中的黄,悲愤的黄,绝望的黄,生存的黄,战争的黄,沉默的黄,飞奔的黄,苍天的黄,大黄的黄,黄天的黄,黄种人的黄,黄帝的黄,黄河的黄。黄得层层叠叠,上下齐黄。黄得丰润,里外冒浆。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间,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看不见的虫子一样蜂拥,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觉得身体开始发脆,毛囊开始收缩。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我知道,这黄土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穹群星,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

乘坐出租车穿城而过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国都高楼林立,机车奔走,人们的衣饰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俨然当代世界的模样和姿态,但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是一种无声的笼罩、反射和涂抹。这种来自大地最本真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的黄土,累累山川,道道塬梁,其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现、隐喻和担当。

清凉山、宝塔山、王家坪、兰家坪,无处不高耸,无处不圣地,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断流散的空气和云霓,也都与近代和当代的中国有着深刻联系。其中的宝塔山,令我想起一个人,他被誉为八百年以来第一完人,也是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据说,那白色的高塔颇有神奇之处,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淹奉命驻守延州,与契丹和金国作战。他在延州,时短而效长。一个人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在传统的帝国之中,无疑是巨大而且积极的。

由范仲淹提拔和倚重的种世衡及其兄弟、儿子们,在延安之于西夏的阻击和防守,特别是种世衡的反间计,使得李元昊损失了他的得力战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两兄弟。种世衡构筑的青涧城,即今延安古宽城,有效地阻挡了契丹和西夏人的铁骑。特别是他对于羌人的信义与诚恳,使得他在异族当中,也享有崇高的威信。

范仲淹和他的部将种世衡,堪称古代边关防御和经略之中的典范。特别是种世衡,其世代忠诚,对属下之关心和爱护,可谓感天动地。史书记载,凡有士卒伤病者,种世衡或是其弟种世材,再或是其儿子总会亲自慰问,安排食宿和疗治方剂。使得属下将士为之甘效死命,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得种家军也名震一时。种世衡膝下八个儿子,皆为当世之才俊。其后人种师道更是声名远播。

历史的一个铁律是,凡是兴盛的朝代,主要是其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上下一致的结果,同时更是辅政者的人品和修养达到了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才可以实现的。反之,朝代的衰败,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乃至私心公行的问题。面对范公曾经镇守之地,我的内心涌现的景仰与热爱,竟然使得自己有些荣耀的感觉。

这种感觉,大致是与古圣人之心相通的。至于我,不过是先贤大师的子孙,之所以能够在一些地方和时刻,觉察到他们的那种宏大心迹,当然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的诸多因素。

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简短地浏览和穿越,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尤其是像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的地方,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形成与精神勾勒,黄风的塑造和黄土的雕刻,多旱少雨,泥泞中的跋涉与峁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女,风尘中的粗新和细腻,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浑厚、笨拙与张扬,以及隐忍的冲撞、礼节的触发与抗击……诸如此类。

陕北,这一片自然和人的地域,历史与现代的叠加和勾勒,引领着每一个进入其中并且在这里觉悟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黄土地上的灰尘等阻碍人的呼吸,让人感觉不适,这说明作者并不隐瞒黄土地上的不足,只是希望其改正这些缺点。

B.文章认为,黄土大地就像一个浑圆的大梦,能让进入其中、陷入绝境的人有机会参悟到人生乃至人类的秘密

C.文章写种世衡等人在延安抗击西夏,叙述了种世衡智谋,以及他对羌人的信义与诚恳,突出其在异族中的崇高的威信。

D.文章指出,朝代的兴盛主要源于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团结一致,更源于辅政者达到天下为公等境界的道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主要从视觉的角度对陕北的黄土进行描写,意在表现陕北的给作者内心带来的强烈冲击。

B.文章由宝塔山联想到范仲淹,由此引入范仲淹等人在黄土地上抗击敌人的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点出流光溢彩的世界与不事雕琢的陕北的显著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感和批判。

D.文章行文思维严密,如交代作者觉察到前贤的心迹,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8.文中提到: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文,从总体上作简要分析。

9.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道: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随桓公杨忠卒,子杨坚袭爵。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坚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下大夫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侯城而还。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遣/

B.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C.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D.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王爵名,王爵一般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皇帝的直系亲属功勋人物可以封王。

B.吐谷浑,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期吐谷浑曾建立政权。

C.朕,文中指皇帝自称。原来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

D.社稷,指谷神,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杨坚有不臣之心,皇帝就此事询问来和,来和欺骗皇帝说,杨坚是一个可以镇守一方、坚持气节的人。

B.王轨与贺若弼谈及太子承担帝业的问题,贺若弼同意王轨有关皇太子不能承担大任的看法,并让王轨向皇帝进言。

C.王轨告诉皇帝,皇太子不可靠,于是皇帝拿王轨的话询问宇文孝伯,宇文孝伯含蓄地否定了王轨关于皇太子不可靠的说法。

D.皇帝虽然认同王轨关于皇太子的说法,但是苦于次子汉王没有才干,而其他儿子还年幼,所以没有废黜皇太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

2)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14.从王轨与贺若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轨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郭郎中

[]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

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

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

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诗的第三句的字和第四句的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C.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常常弹奏乐器,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只有自己一人在欣赏。

D.本诗是一首赠答诗,赠答诗与唱和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是甲赠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两者在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 ”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__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教育是连接人与生物多样性的桥梁。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例如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周末孩子有补习班,闲暇时间少;电子产品诱惑太多。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可能会缓解上述情况。双减之前,孩子在周末几乎没有时间,双减后除周末每天就上一节课,有了大量空余时间,

自然教育是体验式的教育,孩子隔着屏幕,()。自然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接触自然不一定要去远郊,也不一定非要在假期。除了在公园、郊外和学校体验自然,自然教育也要常规化。小区里就可以接触自然,比如孩子每天写完作业后到楼下记录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到花园里观察动植物,写下感悟,并阅读相关知识,不一定非要等到每个周末才出去。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不到夏天的荷叶香、秋天的桂花香

B.夏天的荷叶香闻不到,秋天的桂花香闻不到

C.闻不到秋天的桂花香、夏天的荷叶香

D.夏天闻不到桂花香,秋天闻不到荷叶香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有情怀的人,肯定有内涵,有梦想,有爱心,有责任,不浮躁,不沉迷,活得精致。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情怀有大有小,情怀也有多有少。古人的情怀你我有目共睹,从古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有悬壶济世的医生情怀,有保卫国家的战士情怀,有为国家效力的文人情怀,等等。而现在,情怀似乎正在远离我们。有人说:这几年情怀这个词基本被玩烂了,甚至已经沦为一个贬义词。而消费情怀也在商业圈、娱乐圈兴起。可是,情怀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真的就只剩下对于过往的追忆和怀念了吗?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金太阳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有情怀的现代青年,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4.都认同(或肯定)非虚构写作存在的重要价值(或积极意义),非虚构写作对当代作家的创作有借鉴意义(或可以为当代作家创作提供帮助)。

5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概念严谨性的不足,解说其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一般叙事散文不同的文体特征;进而举例论证非虚构写作最大魅力在于深度介入历史和现实,并阐明现场式介入性写作姿态的意义;接着指出当下不少作家作品不接地气的弊端,举例论析非虚构写作的借鉴价值。

6A

7C

8陕北黄土的视觉冲击。

先贤们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带给作者的震撼和荣耀感。

作者认识到气候和地理环境可以改变人,这如梦的黄土大地使作者产生了对人生的觉悟、觉察。

9描写美:文本用语考究,精美凝练,通过铺排、比喻、对比等手法展现描写了陕北黄土的本真美、天然美。

意境美:作者通过幽美的描写,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勾勒出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特征的壮美意境。

哲理美:作者通过对陕北美景及人文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荣耀感和深深的震撼,赞颂了先贤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精神,从而借助这如梦的黄土大地生发了对人生的觉悟和觉察。

10B

11D

12C

13.(1)我浅薄愚昧,不值得信任。陛下常常认为贺若弼有文才武略,他也常把这件事作为忧虑。

2)事情有失误,便可导致灭族。本来认为你秘密陈述太子的好坏,怎么能够就至于直言不讳呢?

14.敢于直言;忠义无私;知错能改。

参考译文:

周随桓公杨忠去世,他的儿子杨坚继承爵位。大将军杨坚姿容相貌奇异伟岸。后周国君对杨坚一向很好,齐王宇文宪对皇帝说:“杨坚恐怕不会久居人下,请求尽早铲除他。”周武帝也怀疑杨坚,就以此询问下大夫来和。来和欺诈皇帝说:“随公杨坚只是一个坚守节操的人,可以镇守一方,如果作为将领,敌阵没有不被攻破的。”周太子讨伐吐谷浑,到伏侯城而返回。宫尹郑译等人,都被太子宠爱。太子在军中有很多失德的事,郑译等人都参与了。军队返回,王轨等人把这件事告诉皇帝,皇帝生气,杖打太子和郑译等人,并免除郑译等人的官职,宫官里被太子宠爱的都被遣散。王轨曾经与小内史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承担大任。”贺若弼很赞同,劝说王轨向皇帝陈述这件事。后来王轨趁着陪坐皇帝时,对皇帝说:“皇太子仁爱孝敬无有名声,恐怕不能承担陛下的家事。我浅薄愚昧,不值得信任。陛下常常认为贺若弼有文才武略,他也常把这件事作为忧虑。”皇帝用这件事咨询贺若弼,贺若弼回答说:“皇太子在东宫培养德行,从没有听说过有过错。”退朝后,王轨责备贺若弼说:“(你)一向说话,没有不直言的,如今面君奏对,为什么竟然如此反复无常呢?”贺若弼说:“这是你的过错啊。太子是国家的副君,难道轻易发难?事情有失误,便可导致灭族。本来认为你秘密陈述太子的好坏,怎么能够就至于直言不讳呢?”王轨沉默了好久,就说:“我一心一意,专心于国家,就不心存个人私念。从前面对群臣,贸然提出,确实不应该。”后来王轨趁着在宫内宴会向皇上祝寿,摸着皇帝的胡须说:“真是一个好好的老头,只遗憾没有强大的继承人。”从前,皇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说:“我的儿子近来怎样?”宇文孝伯回答说:“太子近来畏惧皇上威严,更没有过错。”喝完酒,皇帝责备宇文孝伯说:“你常常告诉我说,太子没有过错,如今王轨有这样的话,你在欺骗我。”宇文孝伯拜了两拜说:“父子之间的关系,别人难以说清。我知道皇上不能割舍慈爱,于是不敢说罢了。”周武帝知道他的心意,沉默了很久,于是说:“我已经委托给你了,希望你尽力吧。”王轨突然对皇帝说:“皇太子不是承担国家重担的君主,杨坚好像有造反的迹象。”周武帝不高兴,说:“一定有天命在,那怎么办!”周武帝认为王轨等人说的话是对的,只是次子汉王宇文赞年龄大,却又没有才能,其他的儿子都还年幼,所以太子没有被废黜。

15C

16对志向的坚守。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

对知己者的感激。知己者了解诗人的艰难处境,诗人感激知己者,表示要保持高尚的节操。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错误。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写诗人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联用松柏不改其青青之色起兴,并以此相喻来引发第二联,写贫士志坚,恪守人生准则,不改其道,不为他图。这一比兴为志士守节增添了庄严的色彩。第三联写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士图。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表现了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

第四联写知音,潇湘瑟里、风波声中有失意的悲凉,只有知音才能听到,感受到,并为之感动下泪。这一联没有明写,实际是与郭郎中对话,郭便是诗人心中的知音。第五联以激动的声调呼出永存坚与贞这样的志向,以此报谢知音之恩、知音之情。孟郊是一介贫士,与友表心意,不重物而重情,更显露出清贫高雅之风。

17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咥、锱铢、羌。

18A

19C

20结构相同,连续使用了三个那是的句式;内容相关,都是志愿军感天动地的事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志愿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1A

22诸多因素影响了自然教育可以接受自然教育而是要与自然亲近

【解析】



点击查看河北语文试题更多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