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甘肃省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2-05-18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九世纪末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发现,在感染该病毒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中存在大量病毒,于是设法将其接种到家兔的脑中,经过处理后制备出了狂犬病疫苗。
在古代的各类传染病中,天花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为了应对肆虐的天花,人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天花作为烈性传染疾病,注射疫苗才是最好的方法。中国古代医学有“以毒攻毒”的传统,也有在狂犬病、伤寒病等方面用类似注射疫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践。针对天花,人们逐渐探索出了接种“人痘”来阻止其传染的手段。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体的目的。
“人痘”接种法很早就在中国开始了应用,清代医学著作《牛痘新书》认为: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在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数之”这样的治疗方法。不过,由于相关记载较为简略,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痘”接种法诞生于宋朝。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防疫与疫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以是否具有传染性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更加重视对疫病的防治。
B.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在《论衡》与《黄帝内经》中均有相关记载
C.虽然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获得途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产生抗体来防治疫病。
D.明代医师采用“人痘”接种法防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阐述了我国古代应对疾疫的防治策略。
B.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了古代的防疫方法和疫苗的应用。
C.文章引用大量古代典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人们为了避免疫病发生。采取了有限度主动接触病毒以在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
B.《时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虽然原始,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
C.采用获得性免疫的方式使未感染天花病毒的人接种“人痘”,令其体内产生天花病毒抗体,可以有效预防天花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D.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疫病的防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健康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年1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6.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卖葱
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噢。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说《手机》卖葱,不如我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隔现在,差不多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的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男的不光身子细长,脑袋也细长;女的不光身子墩粗,脑袋也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偏呼呼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踩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比别处便宜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上站一会儿,看他们忙忙叨叨地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七月的半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边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之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两个卖葱的故事,其中《手机》中严守一的父亲卖葱的故事意在揭示人性之恶,放在小说开头,能引出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
B.老刘讲的卖葱的故事,比大作家刘震云《手机》中的卖葱故事更震撼人心,它展示的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却能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C.卖葱的父亲给人十分滑稽的感觉,小说对夫妻俩的外貌和他们的三轮车做了十分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
D.小说结尾写大家的掌声和老刘的脸色通红,与开头大家的哄笑、老刘讲出故事的滑稽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揭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8.有人评价侯德云的小说语言朴素又充满张力的美感,干净利落,充满生活味儿,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9.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即对比与反衬,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两方面对此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昌王麴文秦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秦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十二月壬申,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将兵击之。高昌王麴文泰闻唐兵起,谓其国人曰:“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政大军乎!今来伐我,发兵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选待劳,坐收其弊,何足忧也。”及闻唐兵临碛口,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子智盛立。军至柳谷,调者言文泰刻日将葬,国人咸集于彼。诸将请袭之,侯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于是鼓行而进,至田城,谕之不下,诘朝攻之,及午而克。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趋其都城,高昌逆战而败,大军继至,抵其城下。智盛致书于君集日:“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袭位未几,惟尚书怜察。”君集报曰:“苟能悔过,当束手军门。”智盛犹不出,君集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先是,文泰与西突厥可汗相结,约有急相助,可汗遣其叶护屯可汗浮图城,为文泰声援。及君集至,可汗惧而西走千余里,叶护以城降。智盛穷蹙,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下其二十二城。上欲以高昌为州县。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冬十二月丁酉,侯君集献俘于观德殿,行饮至礼,大酺三日。上得高昌乐工,以付太常,增九部乐为十部。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太宗平高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
B.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
C.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城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竞称疾不至/
D.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示以祸福/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申,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月日,即干支纪时法,文中为纪日。
B.诘朝,与“诘旦”“平旦”“平明”“翌日”“明日”意思相同,文中指第二天清晨。
C.酺,古时国有喜庆,帝王特许臣民聚会饮酒称“酺”,后世遂为一种宴饮庆祝活动。
D.太常,文中指太常寺,是唐朝掌管礼乐、外交的最高行政机关,主管官员为太常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麴文泰认为唐朝距离高昌路途遥远,路险难行,军粮难续,以逸待劳就可应对唐朝军队的讨伐,后因唐军到来忧惧发疾而死。
B.侯君集领兵抵达柳谷后,为展现大唐道义,并没有对麴文泰发动袭击,而是击鼓行军至田城,随后亲率大军夜袭高昌都城。
C.麴智盛即位后,抵抗唐军失利,在侯君集兵临城下之际致信推脱责任,最终在强大的军事攻势和失去援助的情况下投降。
D.唐太宗平定高昌后,于其地设州置县,并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将领土西扩至焉耆,又吸纳高昌乐将九部乐增为十部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罚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袭位未几,惟尚书怜察。
(2)君集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城中人皆室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高子勉十首(其十)①
黄庭坚
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招②。
蒌蒿穿雪动,杨柳索春饶。
枉驾时逢出,新诗若见撩。
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
【注】①高子勉,江陵人,北宋诗人,与作者相互作诗唱和,曾来访问作者,但未能见面。②招,召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微暖的沙滩上漫步,既点明了早春的时令,又隐隐显示出内心的一丝孤寂。
B.“蒌蒿穿雪动”一句中,“穿”字用词新鲜、生动;“动”字表现出了生命的力量。
C.作者认为杨柳向春天索要的太多,言外之意是,稍吐新绿的新柳才是最美的风景。
D.颈联前一句插叙子勉前次来访,却逢自己外出,流露出未能与之相见的遗憾之情。
15.尾联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邀约的?与颈联后一句有何关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他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浩瀚的海洋,否则将无法承载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
(2)《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屈原愿像古代圣贤一样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而死的信念。
(3)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曾经的辉煌终将淹没在历史浩瀚的海洋中,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就用“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述了这个现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6月28日晚,国家体育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盛大举行。8名四川凉山的彝族孩子领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引人格外注目。天籁般的声音,朴实真诚,纯净空灵,唱出了对伟大的党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唱出了在党的领导下______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唱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回想早期的艰苦岁月,我们党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但“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更加需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需要核心的作用。
这是一个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异常______的伟大事业中,只有能够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果断决策、善于顺势而为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抓住______的机遇、规避暗礁风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带领党和国家乘势而上、勇毅前行,不辜负时代的厚遇、历史的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创造 艰难 转瞬即逝 青睐
B.营造 艰巨 稍纵即逝 垂青
C.创造 艰巨 稍纵即逝 青睐
D.营造 艰难 转瞬即逝 垂青
18.下列各句中,与划横线句子双引号用法一致的句子是( )
A.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B.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8名四川凉山的彝族孩子领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引人格外注目
B.8名四川凉山的彝族孩子领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格外引人注目
C.四川凉山的8名彝族孩子领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格外引人注目
D.四川凉山的8名彝族孩子领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引人格外注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夏之交,草长莺飞,这时候人们处于一种精神放松的状态,不少人 ① 。其实春天容易犯困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当气温比较低时,人体表面的毛孔就会闭合,大小血管也会开始收缩,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会因为寒冷的气候而受到伤害。 ② ,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 ③ ,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出现抑制的状况,于是出现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睡得过多反而会使人越睡越困。当身体感到困乏的时候,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而不是无限制地睡觉。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慢,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也受到了限制,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另外食补也可缓解春困,宜食清淡、温和及具有扶助正气、补益元气作用的食物。在这一时节常喝些花茶诸如茉莉花茶等不仅有助于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气,还能提神醒脑,解除“春困”,振奋精神。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阅读第二段内容,用一组整句概括出解决春困的办法。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08年,《天津青年》发出了著名的奥运 “三问”,其中一问是“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职业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不再只关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目标,而是更多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中国举办奥运会推动了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将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说明古人对疫病的防治更加重视”错,于文无据,中国古代区分“疾”和“疫”,说明古人对“疫”的特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没有比较之意。B.“以毒攻毒是古代治疗疫病的主要思想”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二段“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可知,“以毒攻毒”只是一种治疗思想,没有特指是“主要思想”。D.“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天花流行,当地的医师们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人痘’接种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可知,这只是“一些学者”的观点,并且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故选C。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章立足于‘疾’‘疫’之间的区别”说法错误。本文的立足点是古代疫病的防治。故选A。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付诸实践后可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五段中《时后方》的记载可知,古人对狂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根据第六段“最早制造出现代意义上狂犬病疫苗的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可知,《时后方》中记载的治疗狂犬病的方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狂犬病疫苗。故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故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B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C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故选D。
6.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③提高书法地位,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问的是解决书法“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材料二第三段“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材料三“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7.C【解析】“主要目的是充分呈现这个滑稽感”错,这样理解太表面化,这里是为了对比,以外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
8.①语言生活化,多用口语来表达。如“笑什么笑”“话头赶到这里了嘛”“今天不赖”等,就是完全的口语,生活化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②语言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生动而准确地勾勒出女人外在的“丑”的形象。再如,“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比喻贴切,很有表现力,写出了女人幸福的笑容。③语言幽默。在对卖葱夫妻的描写上,注重夸张、对比与幽默,用“碾盘倭瓜”来形容脑袋,男瘦女胖、男细女粗的对比,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但在笑过之后,引人沉思。
9.(1)人物塑造上的美丑对照:①男瘦女胖、男高女矮、男俊女丑,构成鲜明的对比。外在的不协调反衬出内在协调和夫妻相爱相敬的幸福。②妻子的外丑内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外表的丑反衬内在的美,从而有力地表现出妻子的品行之美。③夫妻俩的三轮车之丑同其他三轮车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夫妻俩外在的滑稽形象,也有力地揭示出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
(2)主题表现方面的美丑对照:①以人物的外丑和生活的艰辛来反衬内心的美和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妻子虽丑,夫妻却十分默契,彼此照顾,共同努力,生活虽艰辛,一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②以这对夫妻的生活来同老刘对比。老刘作为有着许多不如意的普通人,能够从卖葱夫妻的故事中获得照亮自己人生的阳光,展示了其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对他晓示祸福厉害,征召他入朝,麹文泰竟称病不来。“朝贡”的主语是“西域”,“伊吾”作“先臣西突厥”的主语,所以“朝贡”和“伊吾”中间断开,排除A、D。“示以祸福”“征之入朝”的主语是“上”,而“竞称疾不至”的主语是“文泰”,要在“文泰”前断开,排除C。故选B。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外交的最高行政机关”错,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外交最高行政机关是鸿胪寺。故选D。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没有对麴文泰发动袭击”错,此时麹文泰已死;“随后亲率大军夜袭高昌都城”错,是侯君集先派遣中郎将辛獠儿夜袭高昌都城的。故选B。
13.(1)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身亡。智盛刚刚承袭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
(2)侯君集命令填沟攻城,攻城的飞石像下雨一般,城中的人都躲在房屋里。
参考译文:
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对他晓示祸福厉害,征召他入朝,麹文泰竟称病不来。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壬申(初四日),太宗派遣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领兵进攻高昌。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唐朝发兵前来讨伐他,对国人说:“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刮起来如同刀割一样,热风如同火烧一样,大军怎么能到达呢?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则粮草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能制胜于他。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坐等着他们战败,有什么可忧虑的。”等到听说唐兵已临近碛口,他又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发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即可汗位。唐兵到达柳谷,探马来报告说麹文泰不日将要安葬,国内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各位将领请求袭击,侯君集说:“不能这样做。大唐天子认为高昌王怠慢无礼,所以才派我们征讨他。如今我们在文泰的墓地上偷袭人家,这怎么是兴师问罪之师干的事情呢?”于是便命击鼓进军,到达田城,向城中告知利害,他们不投降,便于第二天清晨发动攻城,到午间,城池被攻破。又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晚赶往高昌的都城,高昌人出兵迎战被打败,唐大军紧跟着赶到,抵达城下。麹智盛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身亡。智盛刚刚承袭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侯君集回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悔过,应当束缚双手到军门来。”智盛还是不出来,君集命令填沟攻城,飞石像下雨一般,城中的人都躲在房屋里。侯君集又命士卒做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里,只要有行人出来或被飞石打中者,都拉长嗓音高声报告。起先,麹文泰和西突厥可汗互相勾结,约定一方有急难时互相援助,西突厥可汗派遣他的叶护屯守可汗浮图城,作为麹文泰的援助力量。等到侯君集来到,西突厥可汗恐惧向西逃走一千多里,叶护举城投降。麹智盛窘急无奈,开城门出来投降。侯君集分兵占据各地,共攻下二十二个城邑。太宗想把高昌改为州县建制。九月,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改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并各设所属的县。乙卯(二十一日),又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于是唐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大漠,都设置州县。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冬十二月丁酉(初五日),侯君集在观德殿献俘虏,举行饮至的礼仪,天下大宴三天。唐太宗得到高昌的乐工,让他们供职于太常寺,并把九部乐增加为十部乐。
1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C.“作者认为杨柳向春天索要的太多”说法错误。“杨柳索春饶”的意思是:杨柳向春天要求生长得繁茂,描绘出柳芽萌动,急欲绿叶葱茏的状态。这里暗示此时杨柳只是稍吐新绿,暗合了早春的时令。故选C。
15.第一问:尾联第一句“樽前远湖树”是描写了饮酒处的美景,用优雅的氛围来吸引高子勉,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而“来饮莫辞遥”则是连用了三个动词,增强了催其速至的效果。
第二问:颈联的后一句“新诗若见撩”中,“撩”字既肯定了高子勉诗作之妙,也表达了作者按捺不住的和诗欲望,并引出下文对再次会晤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的尾联“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中,“远湖树”写出了饮酒处美丽的景色,此处有好水佳木,有着优雅的氛围,正是饮酒的好去处,作者强调“远湖树”,就是为了增强对高子勉的诱惑力。“来饮莫辞遥”一句中则连用“来”“ 饮”“ 辞”三个动词,体现出作者对于高子勉见面的迫切期盼之情,增强了催其速至的效果。关于颈联中“新诗若见撩”一句与尾联的关系,“新诗若见撩”中的“撩”字是“撩拨”的意思,是说作者看到高子勉的诗,仿佛觉得诗句在撩拨了自己,表达了作者按捺不住的和诗欲望,也从侧面表现出高子勉诗作之妙。正是作者胸中诗句的撩拨,让作者对与高子勉尽快相见以诗相唱和的期盼空前强烈,从引出了下联中用美景诱惑高子勉期盼会晤。
【答案】16.(1)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9.C
1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营造:经营建造,经营制造,建筑工程及器械制作等事宜。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此处对应的是“幸福生活”,应用“创造”。
第二空,艰难:艰辛而困难。艰巨:形容困难而繁重。此处对应的是“伟大事业”,应用“艰巨”。
第三空,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转瞬即逝:形容时间短促。此处对应的是“机遇”,应用“稍纵即逝”。
第四空,青睐:指对某一东西的偏爱。垂青:指上级对下级的喜爱。此处对应的是“时代的厚遇、历史的”厚遇,应用“青睐”。故选C。
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划横线句子中“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双引号用法是引用。A.“传世经典”,双引号用法是反讽。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引号用法是引用。
C.“之”,双引号用法是强调。D.“流线型”,双引号用法是特定称谓。故选B。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种语病:一、语序不当,“8名四川凉山的”中,领属性在前,“8名”直接修饰“彝族孩子”,放在“四川凉山的”之后;“引人注目”是个固定词,“格外”修饰“引人注目”,要放在“引人”之前。
二、结构混乱,“领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引人格外注目”是前后黏连不清,宾语“《唱支山歌给党听》”同时做“引人注目”的主语,应把“领唱了”改成“领唱的”,将其变成修饰语。故选C。
20.①特别容易犯困
②而当春天气温回暖时
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其实春天容易犯困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可见,该句要指出的是“人们处于一种精神放松的状态”的结果,就是人们容易犯困,故可填写为“特别容易犯困”。
②从前文后文“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其皮肤和肌肉、血管状态与前文的“当气温比较低时,人体表面的毛孔就会闭合,大小血管也会开始收缩”相反,引起这些变化的条件是“气温”,既然后文情况与气温较低时状态相反,那么此处要填写的就是“当春季气温回暖时”。
③根据后文“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可见,该空要填写与“流入大脑的血液减少”相反的内容,即某处血液增加;结合“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可以推测,是皮肤肌肉血管里流动的血液增加,可概括为“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
21.适度睡眠调状态,运动锻炼强身体,清淡饮食补元气,多喝花茶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首先分层概括第二段关于解决春困的办法的内容,从“当身体感到困乏的时候,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而不是无限制地睡觉”可概括出,需要调整好生物钟;从“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慢,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也受到了限制,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可见,要增强运动,锻炼身体各个器官;从“外食补也可缓解春困,宜食清淡、温和及具有扶助正气、补益元气作用的食物”可概括出,清淡饮食,补充元气;从“常喝些花茶诸如茉莉花茶等不仅有助于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气,还能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可概括出多喝花茶,振作精神。
要求用“整句”概括,且不超过40个字,四点则每点十个字以内,采用办法+效果的方式来进行整合,如调整睡眠理状态、增强运动练身体、清淡饮食补元气、多喝花茶振精神等。
22.【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价值观,借奥运题材考查考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引导其体会 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自豪感,体会国家富强与体育发展的关系,认识奥运会和体育运动的意义及作用,参加体育运动,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做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的新青年,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助力。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题目在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的同时 也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