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北京市高三各区二模古诗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2-05-192022学年北京市高三各区二模古诗阅读汇编(含解析)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渡江【1】
赵善括
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2】。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3】。
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休学楚囚垂泪【4】,须把祖鞭先著【5】,一鼓版图收。惟有金焦石【6】,不逐水漂流。
注释:【1】这首词约为赵善括在南宋孝宗干道年间任润州(今江苏镇江)通判时所作。【2】依刘:东汉末年,长安扰乱,王粲赴荆州依附刘表。【3】玉垒、貔貅:玉垒喻指军事要塞,貔貅喻指军士。【4】楚囚垂泪:喻怆怀故国、无力回天的处境。【5】祖鞭先著:喻指抢先做出成绩。【6】金焦石:宋时长江上的两座石山。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堪笑”三句,词人以“萍踪”“叶舟”比喻自己漂泊无依,无处安身。
B.“金阙”两句,词人感叹朝廷与金人言和,战士蹉跎岁月,无用武之地。
C.“六朝”两句,写六朝不能扫五胡之乱,而南宋与六朝类似,令人担忧。
D.“惟有”两句,写渡江所见之景,也借此来比喻南宋爱国志士意志顽强。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的“笑”为自嘲之笑,“愁”为伤时之愁,笑与愁都是基于爱国之情。
B.词人感慨“玉垒老貔貅”,又主张“须把祖鞭先著”,表达出悔不当初之意。
C.这首词起于景,结于景,中间由景及情,由今思古,层次丰富,结构完整。
D.这首词多用典故却无堆砌之感,用典使词作内容更丰富,情感表达更凝练。
3.《四库提要》中说赵善括词气“骏迈”(雄健豪迈),与辛弃疾词气“亦复相似”。你认为赵词与辛词是否都有“骏迈”之气?请结合《水调歌头·渡江》与读过的辛弃疾词作阐释你的观点。
(2022·北京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1】,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2】,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3】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1】隐括:指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2】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关系亲密的表现。【3】寻:长度单位。
4.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
B.“忽变”三句,写琵琶曲调变为高昂,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
C.“众禽里”三句,写音乐的婉转错杂,于众声中独不闻凤凰的鸣叫。
D.“推手”两句,写弹者奏罢,听者难以安适,已情到深处而“无泪”。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序中的“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退之”指韩愈,二人皆为作者所尊崇。
B.“跻攀寸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
C.“指间风雨”一语双关,既写弹奏情态,更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
D.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6.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了很多相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两首作品作一赏析。
(2022·北京海淀·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凌歊①
贺铸②
控沧江,排青嶂,燕台凉。驻彩仗、乐未渠③央④。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 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寄一笑、何与兴亡!量船载酒,赖使君⑤相对两胡床。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⑥斜阳。
【注释】①凌歊:古台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曾于此建避暑离宫。贺铸以“铜人捧露盘引”词调咏之,故另立新词牌名“凌歊”。②贺铸:北宋词人,一生郁郁不得志,作此词时约53岁。③渠:同“遽”。④央:尽、止。⑤使君:此处指朋友。⑥三弄:东晋桓伊曾为王徽之演奏笛曲《梅花三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怀古词都以宏阔雄壮之景开篇,继而由眼前景象转入怀古抒情,笔力雄健,气度不凡。
B.贺词巧用控、排等字,状写山川险要之势;苏词妙用穿、拍、卷等字,描绘赤壁的壮丽画卷。
C.两首词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叹。
D.贺词多三字句,音节铿锵有力,风格雄壮悲凉;苏词长短句结合,张弛有度,风格雄浑豪放。
8.斜阳,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在贺铸《凌歊》一词中有特殊含义。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斜阳”的象征意义。
9.两词皆书写了古代“风流”人物,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位词人借此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022·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1】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2】,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3】,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4】。
十日过沙碛【5】,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注释:【1】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都护)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本诗为作者首次赴安西途中所作。宇文判官,高仙芝属下。【2】谁家子:指字文判官。【3】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4】西州:唐时州名,在吐鲁蕃一带。【5】沙碛:沙漠、戈壁。【6】飕飗:风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驿”两句写西行路程的遥远,同时也写出行进的迅速。
B.“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
C.“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
D.“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
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
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
12.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2022·北京顺义·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1】。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2】,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3】,来日且扶头【4】。
注释:【1】物华幽,物华,美好的景物。幽,清幽。【2】蕞尔,微小的样子。【3】费分说,一时难以说
清。【4】扶头,扶头酒,一种易醉人的酒。
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子”句说朋友久未来登楼远眺,此刻楼外秋景仍值得观赏。
B.“西楼”句是对马叔度说尽可专心吟诗赏景,不用管时间早晚。
C.“唤起”句说明月之下我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
D.“英雄老矣”让人联想到作者《永遇乐》中“廉颇老矣”一句。
14.“剑气已横秋”句中,以“剑气”喻指建功立业的豪迈志向。下列诗句中“剑气”不含这种志向的一项是( )
A.囊锥脱颖久峥嵘,剑气干霄恨莫平。(杨冠卿《次韵王宣干秋怀》)
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其六十八》)
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王令《寄洪与权》)
15.“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022·北京昌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1】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2】。
注释:【1】占断:完全占有。【2】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官家:宋代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灯纵博”三句,词人回忆从前在军中的畅快生活。
B.“酒徒”句写词人志得意满,在杯酒笑谈间建立功勋。
C.“轻舟八尺”三句,写词人尽享烟雨空濛的蘋洲风光。
D.“镜湖元自属闲人”句,表明镜湖风月本就应属闲人。
17.下列各句中与本词“独去作江边渔父”的渔翁形象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B.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李煜《渔父》)
C.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赵孟頫《渔歌子》)
D.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陈沆《一字诗》)
18.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除英气外,词中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
(2022·北京房山·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③,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④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释:①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②岷峨:四川有岷山、峨眉山,苏轼家乡在四川眉山县,故以岷峨代指家乡。③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隐田园的心愿。
B.“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描绘了黄州父老乡亲与词人聚会宴饮的场面。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常为我晒晒渔蓑。
D.本词意象鲜明,婉转含蓄,用语雅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20.“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两句,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 )
A.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B.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
C.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刘辰翁《柳梢青》)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1.前人认为“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2·北京密云·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朱敦儒①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②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③。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①朱敦儒,宋代词人,本词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②巢、由:巢父、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③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犯,以铁索横江拒敌,终为晋人所破。
22.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屯水府”三句,描绘了天上云层聚集,江面波浪翻腾,众水汇流东注入海的景象,肃穆雄浑的气势,体现出词人旷远的胸怀。
B.“北客翩然”三句,写作者从洛阳逃难到了南方,空有报国壮志,却无报国之路,年龄又一天天老去,暗示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C.“念伊嵩旧隐”四句,回忆过去与好友游乐于嵩山伊水间的美好隐居生活,而今感觉如南柯一梦,表达出词人对隐居生活的怀念。
D.“铁锁横江”三句,写了晋军攻破金陵,吴主孙皓被迫投降,作者借用晋军亡吴典故,明写东吴败亡的教训,实为南宋局势担忧。
2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船”句描绘了千里波涛、云水茫茫的江南美景,而一“略”字,表明作者无心欣赏山水。
B.本词中的“英雄”是指“抗金的英雄”,而“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指杜甫自己。
C.“但愁敲桂棹”句中“桂棹”,是船桨的美称,在这里代指“船”,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D.本词由个人的悲欢写到国家的命运,一气呵成,浑然无间,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4.“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三句中,作者引用诸葛亮的典故,陆游的《书愤》也借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你分别结合这两首诗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各自用典的作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22·北京通州·4月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曾子固【1】
王安石
斗粟【2】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脱身负米【3】将求志,勠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注释:【1】子固:曾巩的字。【2】斗粟:指少量的粮食。汉文帝之弟谋反失败,押解路上绝食而死。民间歌谣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3】负米:子路少时家贫,为双亲负米百里之外。
2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嗟吾道独难行”一句,作者嗟叹自己所选择的为政之路走下去非常艰难。
B.“脱身负米将求志”一句,作者自比子路,是希望能像子路那样负米孝敬双亲。
C.“壮怀难值故人倾”一句,作者说自己从政为国为民的情怀很难赢得故人理解。
D.“荒城回首山川隔”一句,既写山川阻隔视线,又表明自己“行道”时遇到阻碍。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寄”与《夜雨寄北》中的“寄”意思相同,托人传达或递送之意。
B.作者借用孔子做乘田时敬业勤职的故事,表明自己勤于政事,不求声名。
C.颈联上句表现作者对衰颓世俗全盘否定,认为自己曲高和寡、知音难得。
D.本诗以描述作者的窘状作结,“白发”与“秋风”同时出现,画面感非常强。
27.本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例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
2.B
3.示例:我认为赵词、辛词皆有骏迈豪壮之气。
①词的意境雄浑壮阔。赵词写江上巨浪奔涌,空中乱云翻滚,景物壮阔;辛词写词人远眺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草树以及刘裕曾经居住过的寻常街巷,充满历史沧桑之感。
②两词皆抒发为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赵词呼吁有识之士不要效仿当年六朝人物徒以悲泣怆怀故国,而应抢先做出成绩,一鼓作气收复中原。辛词则追慕指挥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的刘裕,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说明:如不认为赵、辛都有雄健豪迈之气,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比喻自己漂泊无依,无处安身”错误,根据“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可知,作者是苦于没有遇到明主,英雄无用武之地。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达出悔不当初之意”错误,“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 中玉垒喻指军事要塞,貔貅喻指军士,意思是空有牢固的防御工事,因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使将士空老,但作者认为不能因此消极,应积极进取抢先做出成绩,这正表现作者积极进取、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结合学过的辛弃疾的词作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赞同赵词、辛词皆有骏迈豪壮之气的观点,也可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如不认为赵、辛都有雄健豪迈之气,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如果答赞同赵词、辛词皆有骏迈豪壮之气的观点,应结合词的意境、情感等角度作答。
从两首词的意境角度分析,两首词均意境雄浑壮阔。赵词“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描写了江上巨浪奔涌,空中乱云翻滚,景物壮阔;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均在大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记述英雄事迹,词人远眺夕阳余晖映照下的草树以及刘裕曾经居住过的寻常街巷,充满历史沧桑之感。两词的意境均雄浑壮阔。
从两词抒发的感情角度分析,赵词“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图收” 呼吁有识之士不要效仿当年六朝人物徒以悲泣怆怀故国,而应抢先做出成绩,一鼓作气收复中原,充满了豪情壮志;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追慕指挥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的刘裕,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可见两词皆抒发为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均带有骏迈豪壮之气,而不是小儿女情长。
4.A
5.C
6.(1)比喻。本词将乐声比作男女谈情的私语、勇士猛进的呼喊、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走险和坠入深渊(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将琵琶声比作“私语”“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和“裂帛”(举出一例即可)。比喻手法,变抽象为具体(或将乐声转化为其它声响或形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2)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是说音乐一会使人感受到悲凉的寒意,一会又让人领略到欢快的热情,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无泪与君倾”写音乐之动人,让人连连泣下,以至最后再也没有泪水倾洒了(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则有“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举出一例即可)。这都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或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音乐的艺术效果,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回味无穷。
(3)对比。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低沉(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中有“大弦”的强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间关莺语”的流利婉转和“泉流冰下”的冷涩悲咽(举出一例即可)。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此处并非实写私语场景,而是将琵琶弹奏声比作私语,“天将亮时”解说不合语意,“灯火夜微明”意为静夜微弱的灯光。
故选A。
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蕴含着对当权者翻云覆雨的慨叹”错,此处的“风雨”指弹者的指间好像能兴风作雨。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描写音乐,而乐声本是无形的,赏析时可以从修辞手法、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
结合本词“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和白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句来看,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抽象无形的乐声比作具象有形的东西,使音乐的描写生动而形象。
结合本词“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从听者的感受和动作、心理等角度描写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白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听者的感受和环境的描写来侧面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
本词写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白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也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和感情。运用对比手法,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7.C
8.“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句以夕阳残照的自然之景,隐喻词人已近暮年,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况;昔日繁华无限的凌歊台如今破败荒凉,象征北宋统治者若不以古为鉴,必将导致国运如夕阳西下,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9.(1)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词人借游览凌歊台,回忆当年的繁华盛景与当下的凄凉萧索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词人不得志于时、不能见赏于执政者的郁郁之情。虽是旷达快意语,但它表达的仍是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1)苏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少年英雄周瑜,借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但结尾的“一尊还酹江月”,却襟怀超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之心。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两首词均……寄寓了词人无尽的兴亡之叹”错。苏词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没有表现兴亡之叹。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贺词中有“斜阳”意象的句子是“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此句承前句而来,在一派凄迷的夕阳残照里,词人请友人“缓调清管”,为自己吹奏笛曲三弄,借以宣泄胸中的郁郁不平之气。此处的“斜阳”不仅仅指大自然中的夕阳,结合注释②可知,贺铸一生郁郁不得志,作此词时约53岁,这里的“斜阳”也隐喻词人已近暮年,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况;
公元463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游,登凌歊台,并建避暑离宫。六百年后,贺铸亦到此处,观旧址,叹时世变迁,人生苦短,遂作此词。作为怀古词,贺铸不可能不有所寄托。本词描写凌歊台当年的繁华,燕台消夏,彩仗驻山,随行的妃嫔宫娥,个个盛妆靓饰,千娇百媚,以致山花失色,自愧不如。然而转眼间这一切就如梦云消散,不能不令人感慨。“寄一笑、何与兴亡”,表面上好像说不关兴亡,实际上让人感到的正是作者心中那壮志未酬的深沉的痛苦,是对宋朝国势的担忧。这复杂情感都蕴含在“斜阳”这一意象中:北宋统治者若不以古为鉴,必将导致国运如夕阳西下,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注意分析的是两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贺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公元463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游,登凌歊台,并建避暑离宫。词作上片回忆凌歊地一片繁华,热闹非凡:燕台消夏,彩仗驻山,随行的妃嫔宫娥,个个盛妆靓饰,千娇百媚,以致山花失色,自愧不如。下片作者叹惜花团锦簇般的繁华岁月,转眼之间就如梦云消散,“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词人在一“惊”、一“指”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寄一笑、何与兴亡”,方回当时,官不过佐贰,人已入暮年。昔日请长缨、系天骄的雄心壮志,已经销磨殆尽,所以只好把千古兴亡,寄之一笑。表达了词人不得志于时、不能见赏于执政者的郁郁之情。虽是旷达快意语,但它表达的仍是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
苏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少年英雄周瑜,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周瑜能够建功立业固然与他自身的才华有关,但也与他能够得到孙权的信任、得到建功立业的平台有着莫大的关系。然而与周瑜相比,词人却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但词人却并未就此消沉,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10.D
11.C
12.不矛盾。诗前面之“令人愁”,指因行役和思乡而愁。结尾“不愁”指诗人为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感染,要与他一道携手共赴边塞,为国效力,不再忧虑西行征途前路漫漫。全诗先“愁”后慷慨,以昂扬情感收结全诗,前后情感变化并不矛盾。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错误,由“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可知,写的是宇文判官西行的情景。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等的能力。
A.“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错误,这首诗通过写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歌颂宇文氏为国从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所以其“情怀悲壮”更多是因为宇文氏在恶劣环境中的不计个人得失精神品质。
B.“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错误,“岂为妻子谋”意思是“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可见宇文判官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妻子儿女。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错误,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且“对仗工整”也不正确,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不是对偶句,更不是对仗。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叙述诗人离长安西行情景。“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前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后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诗人行军急促,离开长安,思念家乡,因此发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写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结尾写“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表达诗人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因此,诗人后来被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的戍边情怀和爱国精神所感染,准备和他一起为国效力,不再发愁。
诗歌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歌颂宇文氏为国从军,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高扬的乐观无畏精神。
13.C
14.B
15.上阕中作者与友人吟诗赏景,流露出一种惬意。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普照九州的明月,锦绣山河的美景,激发起满腔的英雄豪迈之气。“鲸饮、剑气”道出了作者的壮怀和豪气。天空高远,月下景物清幽。让作者联想到此刻沦陷的中原,但是朝廷无人想到抗战的英雄已老,还没有建功立业。且朝廷尚没有出师北伐的计划。作者失望至极,由壮而悲,只好借酒消愁,抒发出北伐理想无法实现的满腔悲愤。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作内容的能力。
C.“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错误,这两句的意思是“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满怀冰雪”形容人高洁,“百川流”形容人胸怀坦荡,并非“寒彻心扉”“付诸东流”。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B.本句描写的是“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此处的“剑气”实指舞剑时的光芒,而非比喻志向。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作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上阕写上“西楼”赏“好景”,只见“一天明月”,“百川”东流,好一派壮美山河风光,激发出词人的豪情壮志。这皎皎的明月,不正像我的光明磊落么。那一天的皓月,可能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自然引出最后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喝酒还未尽兴,宝剑的光芒已冲向秋夜的长空。这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词人由眼前景想到了心头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大地上的月光在浮动,天空更加旷远,美丽的景物显得更加清幽。在这清幽的月夜中,人不可能真的陶醉,如画的美景更能勾起伤心的往事,短暂的陶醉只能引起清醒后更深的愁绪。诗人想起了恨事,引发了愁绪:“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全词的主旨,一想到大好河山还在金人的手中,广大的中原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不由得词人愁思满怀了。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不得实现的表现,“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现在,朝廷中有谁还能想起抗战的英雄渐渐老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收复中原的决策,仍然遥遥无期!那么,我也只能借酒浇愁了。情感由上阕的豪迈转而为悲慨,流露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
16.B
17.C
18.开篇描绘出词人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如今还有谁能记得?表达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终日畅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最后一句借用贺知章的典故,点明皇帝闲置我,而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予”?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屑和厌恶之情。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词人志得意满,在杯酒笑谈间建立功勋”错。“酒徒一半取封侯”一句写的是终日畅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而不是自己志得意满建立功勋。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词“独去作江边渔父”句,被迫投闲的渔父即使表面上再潇洒悠闲,骨子里仍是时时不忘“当年豪举”的爱国志士,所以,该句塑造了一位傲岸的渔翁形象。
A.张志和《渔歌子》写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所以,该句塑造了一位从容自适的渔翁形象。
B.李煜《渔父》中写渔夫生活的快活,一壶酒相伴,一鱼竿在手,在花香酒满中驾一叶小舟,于广阔的江面上自由垂钓,所以,该句塑造了一位从容自适的渔翁形象。
C.赵孟頫《渔歌子》中诗人说渔翁和鸥鹭结盟,傲视王侯,管他什么鲈鱼能不能上钩。所以,该句塑造了一位傲岸的渔翁形象。
D.陈沆《一字诗》中描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所以,该句塑造了一位喜悦的渔翁形象。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开篇三句词人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描绘出词人戎马生涯的图景。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可如今还有谁能记得?表达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两句以“独”字为转折,写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
末句“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借用贺知章的典故,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典故翻出一层新意,点明皇帝闲置我,而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予”?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屑和厌恶之情。
19.A
20.B
21.本词蕴含着作者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但作者并没有在哀愁中沉沦。他用亲密的友情宽解离情,读来哀而不伤。“归去来兮”一句表达了作者回归家乡的强烈愿望。“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两句,以时光易逝的感叹,再次加浓了思乡的愁绪。“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两句,想象自己到达之地的情景,随缘自适的思想缓解了愁苦之情。从“好在堂前细柳”开始,表达了作者对黄州的留恋之情和与邻里父老的深厚情谊,愁苦之中夹带些许快乐。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A.“可见词人像陶渊明一样有归隐田园的心愿”错误,首句“归去来兮”虽然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却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己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景物形象的能力。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是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使用想象的手法,也是虚写。
A.诗句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应”意思是“应该”,可见故国的雕栏玉砌是李煜的想象之景,是虚写。
B.诗句意思是: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这是对琵琶声和听众的描写,是事实,是实写。
C.诗句意思是: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想起故国的高台明月。由“想”可知,“高台明月”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D.诗句意思是: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酒醒后的情形,是虚写。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评价语的意思。
“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是说东坡居士的词中也有“去国怀乡”的情感,只不过“哀而不伤”,考生需要分析词中的去国怀乡之情,还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绪做到“哀而不伤”的。
接着结合诗句分析。
如上片一开始便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归去来兮”一句表达自己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接着又以“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表达归而不得的无奈;接着“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用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
如下片“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意思是“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这是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闲看秋风,洛水清波”的随缘自适的一下子取代了之前的失意愁苦,一个“闲”字,将之前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之后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措辞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综合来看,作者在表达思乡愁苦之时又展现了自己和邻里父老的情谊,所以让人读起来感觉这首词是哀而不伤。
22.A
23.B
24.答题示例:
《水龙吟》中“尘昏白羽”借用诸葛亮赍志以没的典故,写出诸葛亮奇谋报国,指挥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最终大业未成,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与惋惜之情。隐喻自己也和他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年华将暮”“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书愤》尾联运用诸葛亮的典故,写诸葛亮的《出师表》名满天下,赞美了他的卓越功绩,表达了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及虽思报效国家却最终抑郁不得志的愤慨。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A.“体现出词人旷远的胸怀”错误,这三句是说天空高远,却云垂垂而欲雨;江面空阔,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词人的心旌不禁为之摇曳,生出了一种郁闷之情与茫然之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在“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的感情深处,暗藏着故国难返的深沉悲怆。
故选A。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指杜甫自己”错误,“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故选B。
2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本题主要针对“用典”设题。
先看《水龙吟》中的典故。“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意思是“空怀有报效国家的奇谋良策,可怜无人赏识不被重用,白羽箭早已堆积满了灰尘”,第一句是说诸葛亮以“奇谋”来报国,第二、三句是说诸葛亮大业未成,前一句是赞美诸葛亮的“奇谋”,而后两句中的“可怜”则是表达对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的惋惜;结合注释“宋代词人,本词写于金兵南下”可知,词人身处金兵南下之时,身为志士有保家卫国的雄心却“壮心偏感,年华将暮”,所以这里使用诸葛亮的典故是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
再看《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诸葛坚持北伐,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作者使用这一典故首先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同时诗人用典还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25.B
26.C
27.首联使用了典故,表达对曾巩的惭愧之情;颔联使用了典故和反问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有昂扬的斗志和不为声名的磊落胸襟;颈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尾联借景抒情,表现因身处荒州的孤独及岁月逝去的伤感之情。
【解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是希望能像子路那样负米孝敬双亲”错。这里是说自己求志的艰难。
故选B。
2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对衰颓世俗全盘否定,认为自己曲高和寡、知音难得”错。“高论几为衰俗废”强调自己的见解不为世俗理解和接受,不是全盘否定世俗。
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首联用典,用汉文帝之弟谋反失败,押解路上绝食而死的典故,嗟叹自己所选择的为政之路走下去非常艰难。
“脱身负米将求志,勠力乘田岂为名?”颔联用典,用子路为双亲负米的典故,自比子路,运用反问修辞,不当自己求志的艰难。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颈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政治见解不为世俗所理解,从政为国为民的情怀也很难赢得故人理解。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尾联借景抒情,既写山川阻隔视线,又表明自己“行道”时遇到阻碍。“白发”与“秋风”描述作者的窘状,表现因身处荒州的孤独及岁月逝去的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