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电竞logo > 湖北高考 > 湖北江南app平台下载安装官网苹果 > 湖北语文试题 >正文

2022届湖北省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05-23

2022届湖北省高三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村文化是农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来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以乡村文化振兴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之根,它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乡村文化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寓所,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今天,我们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延续文化自信的根脉,必须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立足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让传统村落、特色古镇、民族村寨、古建遗存等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就是通过实施好农村优秀戏曲舞蹈、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程,让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就是要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富有品牌性的乡村文化产品,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可以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的必由之路。

以乡村文化振兴传承文化自信之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广大农村孕育了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自信之脉。我们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激发人民的爱国奋斗情感,提高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所指出的,“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乡村红色文化是对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尊重,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底气所在。

以乡村文化振兴铸牢文化自信之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因为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没有健康文化的滋养,很难构筑整个农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优秀乡村文化不仅维系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让我们记得住乡愁,还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孕育社会好风尚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今天,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教育资源,增强农民群众的价值观认同。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育乡村恬淡质朴、重农固本、崇尚科学、遵守法制、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传承乡村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崇礼守信、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家训;涵化乡村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温良恭俭、理性平和的淳朴民风;挖掘新时代乡村先进模范和乡贤的典型事迹,引领道德风尚。可以说,振兴乡村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铸魂工程。

我们坚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之初心,勇担振兴乡村文化发展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必将谱写一首气势恢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新赞歌!

(摘编自滕翠华《以乡村文化振兴筑牢中国文化自信之基》)

材料二:弘扬乡土文化,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注重基础,筑牢乡土文化的根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正视乡土文化危机,重塑乡土文化情感,要培养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扎根乡村、有乡土情怀的新农民;建立并完善乡土文化保护机制;量力而行,保护文化地标,用地方文物来反映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地标。

发挥民俗文化作用,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共识。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家园。传承各种传统技艺,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土文化品牌,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注重文化传承,提升乡土文化的内涵,使乡土文化以活态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发挥党员干部和新乡贤的引领作用,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现有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实践。围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入乡村文化建设,用乡土文化培养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注重人才,选好配优文化站站长,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乡村非遗传承人队伍、基层民营院团、各类群众文化团队、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实弘扬乡土文化的力量。

(摘编自《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是我们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延续文化自信根脉的必由之路。

B.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乡村文化的灵魂。

D.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增强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责任和保护意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更要盘活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

B.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涵化淳朴民风、引领新时代的乡村道德风尚,要做到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

C.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传承文化自信之脉、铸牢文化自信之魂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而乡村文化振兴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

D.让乡土文化以活态化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可从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乡土文化品牌、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发力。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乡土文化的平台,在大城市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等。

B.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斥资翻修或新建祠堂,用来供奉先祖的同时也发展旅游。

C.浙江省不少乡镇选送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到文化艺术院校进行深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D.为了记录历代村民生活的轨迹,一些地方积极设立村志馆、农耕文化馆,编写村志等。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蜕(节选)

老舍

曲时人的住处是间小黑洞,在阴城极热闹的一条巷子里。巷子不宽,可是昼夜不断行人。巷子不长,可是小饭馆就有两三个。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好不至引起怀疑,因为谁也想不到在这么热闹的地方会藏着个小黑洞。

黑洞虽小,堵西汀可是常常带着朋友来聚谈,屋子里坐不开五六个人,所以有时候大家就须立着商议他们的事。

曲时人很满意,他不怨屋子里黑,也不怨没有坐处——朋友们来到,他应是第一个立起来的,因为他既是新手,又是小黑洞的主人。在这间小黑洞里,没人的时候他得以静静地思索,有人的时候他得以听到使他见到一些光明的话语。在这牢狱似的地方,他看见了智慧与勇敢。他觉得自己仿佛像是在一个卵壳里,虽然见不到阳光,可是正在吸取智慧与勇敢,然后可以孵出一个新的人来,一定不是先前他所在的学校中能造就出来的。

这小屋,当堵西汀来到的时候,就是在白天也对面看不见人。堵西汀的烟卷是接二连三地吸着,而他又不许打开屋门,屋里满是烟。堵西汀的烟吸完,照例是曲时人到街上去买。曲时人不大愿意出去,因为虽然离烟摊子不远,可是一出去到底得少听见许多句话,这是个损失。

慢慢地他想起一个办法,他得给堵西汀预备下香烟,省得临时出去买。极平常的一个主意,可是他非常得意,他以为这足以表示他的热烈,他之机灵。从前,他对一切都马马虎虎,现在他连一个字也不肯随便放弃,凡是堵西汀说出来的,他都须听到,放在心中。

他几乎连复仇的念头都忘了。自己所受的那一些委屈算得了什么呢,他须在堵西汀的指导下,去把命卖掉;这样死,他以为,才会有价值。他不叨唠了,他几乎是终日一语不发,心里与脸上都极静,静静地等候着命令;假若堵西汀发令叫他马上去投个,他觉得他会连大气不出地,揣起就走。

在他们的商谈中,他可也听见不少他所想象不到的坏事,像已有人赶办太阳旗与五色旗那种事。听到这些寡廉鲜耻的事,再听到堵西汀们设法破坏这些事的计议,他就格外佩服堵西汀与堵西汀的朋友们。不错,堵西汀们人少势力小,不能一网打尽地把汉奸们一齐肃清,可是唯其以少碰多,以弱碰强,才见出热诚与真心,才是真肯牺牲。英雄似乎是,曲时人咂摸着,只计邪正,不计成败的人。

堵西汀可以在商谈时接受大家的意见,而在执行时自有他的办法。他有胆量与经验,他知道非照着自己的办法走不能实现大家拟定的计划,他不便因客气而把事弄糟。这个态度不算错,作领袖的理当能宽能紧。

正落着细碎的秋雨,堵西汀的帽子带着一层像露珠的水星,钻进了那个小黑洞。

“他们怎么还没来?”他问曲时人。

屋里虽然很暗,曲时人还能看到堵西汀的眼光,极亮地往四下里旋扫,倒好像不是找人,而是寻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曲时人还没回出话,又进来两个人。曲时人只能看清他们是一高一矮,看不清他们的面貌,因为他们都把帽子戴得很低。曲时人近来也学会把帽子戴到压着眉毛,一来是大家都那样,二来是这样戴帽使他心中觉出一种神秘的勇气。对这些低戴帽的朋友,他不敢多问什么,就是他们的姓名也不敢问。他只觉得他们是一些英雄好汉,无名的英雄好汉,到这黑洞中,商量一些把阴城从灭亡中夺回来的事。

“来晚了,你们!”堵西汀把帽子摔在个黑暗的什么地方,没等他们答话,他接着说,语气柔和了一些。“先谈着,不用等。他们,永远不记准了时间!”

大家都摸索着坐下。曲时人把香烟递给了他们。

“听说保安队已缴了枪!”那个矮子的声音。

堵西汀没答言,只微声“哼”了一下。

“西汀!”矮子几乎是央告着,“西汀!咱们不能专做破坏的工作,虽然该杀该破坏的人与事是那么多。连保安队都成了赤手空拳,这座城岂不成了空城?”

“可就是!”堵西汀划着一根火柴,把两块瓦似的腮照得发了点亮。“连保安队的枪还收回去,咱们有什么方法去组织民众呢?你一去宣传,就先下了狱,或丧了命;而人民又须极详切地劝告才能明白。怎么办呢?在乡间倒比在城里容易一些,可是城——别看这是座死城——是心脏,把城丢了,便是把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与便利都丢了。所以我们必须保卫这座城。一点不错,在保卫阴城——或任何城市——的工作中,组织民众是最积极、最重要的事。民众是铁,组织,只有组织,才能把钢炼出来。可是,我们怎么下手去做?手不准动,口不准开,兵在他们手里,枪在他们手里!我们还没把人民劝明白,已经被捉了去。与其那么牺牲,还不如咱们照着老方法去干。照咱们的老方法做事,我们牺牲,他们可也得死。打死一个是一个。”

“死了一个,还有一百个来补缺——”高个子冷笑了一下。“我知道,我知道!”堵西汀急忙把话抢过来。“所以我不单是在这里工作,也往四处送人,叫他们到各处去工作。至于你我,哼,恐怕没有更好的方法,既在这里,就没法公开地活动什么,只能在黑影里端着枪。不积极,没有建设性,一点不错,可是一个人恐怕也只能做一样事,做环境逼他必去做的事,你不能拿理想来看轻你实际的工作,也不能用做不到的事来限制你能做到的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曲时人对堵西汀和他的朋友非常尊敬,当他们来小黑洞时他总是第一个立起,他佩服他们抗日的决心和勇敢的行动。

B.文中将堵西汀帽子上的水星比喻为露珠,其晶莹透亮却短暂易逝的特点,既映衬堵西汀心灵的澄澈,又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

C.堵西汀和他的朋友们戴帽子时都将帽子压着眉毛,这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在曲时人看来,这还给他带来一种神秘的勇气。

D.选文前半部分注重曲时人的心理描写,后半部分注重堵西汀等人的对话描写,这些都能将涉及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7.文中多次提到曲时人暂住的地点为“小黑洞”,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黑洞”位于极热闹的一条小巷,正所谓“灯下黑”,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由此可见曲时人和堵西汀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

B.“小黑洞”虽小,但是它不仅保护着曲时人的安全,还为堵西汀等人聚谈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为小说中人物活动提供了自然空间。

C.曲时人对“小黑洞”很满意,因为无论是堵西汀等人来或者不来这里,他都能在这类似于牢狱的地方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D.小说中交代“小黑洞”的狭窄、逼仄和光线幽暗的特点,反衬出堵西汀等人在艰苦环境下坚定的斗志,烘托出他们英勇的形象。

8.作为一个领导者,堵西汀的优秀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9.王本朝在《老舍的意义》一文中谈到“社会正义和个人德行是老舍文学创作最为执着的伦理观念”,结合文章内容,以曲时人为例分析这一伦理观念的体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馅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早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破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B.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

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4分)

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鳖之与六骥足哉?(4分)

14.上面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枯同游酬唱之作。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与朋友提壶登上了青山,由下而上远望雁过江上南飞的美景,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意识到尘世实在难得开口一笑,故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应该插上满头菊花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C.颈联中“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牛山坠泪,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D.本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

16.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遭到责难后不忘初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冷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2小题。

立春之日,冬奥启幕。在冰与雪的浪漫故事中,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次惊艳世界。的“中国元素”,予世界以中国“宽度”。冬奥会既是体育健儿展现竞技实力、弘扬奥运精神的全球盛会,更是一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视觉盛宴。篆刻与汉字巧妙融合,飘逸灵动的冬奥会徽“冬梦”“飞跃”应运而出;国宝大熊猫与传统红灯笼华丽转身,软萌可爱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呈现眼前;自然历史文化与冬奥场馆,“中国元素”在冰丝带、雪飞燕、雪游龙等冬奥场馆中显露英姿。

当奥林匹克会旗冉冉升起,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踏虎头鞋代表中国向世界唱响《奥林匹克颂》。自然的演唱、纯真的笑容,大山里的孩子用质朴、空灵的声音打动了无数人,也希望世界人民通过这个舞台看到他们最真实的样子。这次开幕式,还很多地运用了声光电的高科技,但是不让人有觉得高冷的感觉,反而充满亲切感。当儿童小号手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在鸟巢响起时,100余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及56个民族的代表,手手相传,将国旗往升旗台方向传递。短短14年,从地展示“我的国家”,到地展示“我们的人民”,从过去的“敞开大门”,到现在的“敞开胸怀”,“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是如此的切中肯紧。在世界目光聚焦于中国的今夜,我们彰显出了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更有气度的当代中国。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体育图标创作灵感来自于篆刻艺术汉印,将抽象的体育项目演绎为精彩的运动瞬间;火矩“飞扬”以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打底,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照亮冰雪、温暖世界;火种灯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1,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完成仪式后,火种被再次引入火种灯。相比于早已显露真容的火炬“飞扬”,不少人被造型别致的火种灯吸引。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其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2,又有现代感的火种灯。

历经2000多年的长信宫灯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馆。3,却掩盖不住她灿烂的流光。“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矩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④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匠心独运交相辉映不遗余力游刃有余

B.别出心裁熠熠生辉大张旗鼓游刃有余

C.别出心裁交相辉映大张旗鼓从容不迫

D.匠心独运熠熠生辉不遗余力从容不迫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开幕式,还很多地运用了声光电的高科技,但是不让人觉得高冷,反而充满亲切感

B.这次开幕式,还很多地运用了声光电的高科技,但是不给人高冷的感觉,从而充满亲切感

C.这次开幕式,还运用了很多声光电的高科技,但是不让人觉得高冷,反而充满亲切感

D.这次开幕式,还运用了很多声光电的高科技,但是不让人有觉得高冷的感觉,反而充满亲切感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

B.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

C.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

D.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100余名代表将国旗往升旗台方向传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2.请在文中横线(1)(2)(3)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华社等媒体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了四位时代前行者——张桂梅、张文宏、苏炳添、王赤回应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上提出的困惑和思考。以下四句话,摘自他们的回信。

①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张桂梅)

②我们可以相信,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张文宏)

③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爬上来。(苏炳添)

④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孤独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既然你要成事,那就必须学会和孤独共成长。(王赤)

读了上面的语句,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届湖北省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乡村文化的灵魂”的判断于文无据,原文是“今天,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A【解析】从原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立足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让传统村落、特色古镇、民族村寨、古建遗存等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可以看出:“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与“盘活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选项A用“更”字表述不恰当。

3.A【解析】“在大城市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等”与文本中“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认同”的观点并不一致。

4.①从论证结构角度看,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二段至第四段则采用并列式结构(或递进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②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章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如第三段中)和因果论证(如第四段中)等论证方法。(每点2分,若答“材料一起笔简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亦可酌情给分)

5.①注重基础,筑牢乡土文化的深厚根基。②注重传承,提升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③注重引领,用乡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④注重人才,充实弘扬乡土文化的力量。(一点2分,二点4分,三点5分,四点6分,酌情赋分)

6.B【解析】“既映衬堵西汀心灵的澄澈,又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过分解读,且“暗示了其和露珠同样的宿命”不符合文意。

7.A【解析】从文章首段“堵西汀把曲时人安置在这里,……会藏着个小黑洞”可知,把曲时人安排在这里,是堵西汀的主意,不能体现曲时人“斗争经验极丰富的特点”。

8.①善于决策。他能宽能紧,既接受大家的意见,又勇于执行自己的斗争方案。②认识深刻。他认识到了民众的伟力,懂得只有与民众在一起才有力量。③头脑清醒。他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注重斗争方式,不盲目行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以堵西汀为首的革命者虽然人少势薄,但却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曲时人参与其中,同样是为了伸张社会正义。②曲时人是一个不怕吃苦、懂礼勤快、积极上进的青年,他不断地汲取革命者的精神力量,变得更加勇敢热忱。(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C【解析】句意: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根据句意,“谓”的宾语为“谄”,排除BD。再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排除A。故选C

11.D【解析】“《礼记》……成书于春秋时期”错误,应该是成书于汉代。故选D

12.B【解析】“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错误,原文的“能诫”意为能引以为戒。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13.(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关键词:“非我”,指出我的缺点;“当”,恰当;“……者,……也”,表判断;“是”,认为……正确;各1分)

2)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关键词:“县”同“悬”,悬殊;“岂”,哪里,怎么;“若”,像;“足”,大;各1分)

14.①材料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②材料二侧重点是有助于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一点1分,两点3分)

【解析】由材料一“见善……以自存……见不善……以自省……”可知,“自存”是指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自省”是指反省自我,这是说修身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再结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可知,修养自我可以让自己有所进步,不会被外物所役使。由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二主要是谈修身对于治家治国的价值,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需要先把家治理好,而要想把家治理好,需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所以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并且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不贤能却想让别人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特别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做大贼。

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怠慢道义。

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

文本二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15.A【解析】“由下而上”错,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这句是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天的澄澈。因此这是从上往下看。

16.①诗人重阳佳节与友人登高,认为“须插”菊花满头归,“但将”酩酊大醉来酬答佳节,不用在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更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些词句都可见诗人的达观。②但诗人又意识到尘世终归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难逢开口笑”“登临恨落晖”等句又流露出人生多忧苦的感叹、生命易逝的悲伤、抱负不展的郁结情怀。(每点3分)

【解析】颔联夹叙夹议,“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颈联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纵情游乐的思想。

尾联,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达观。

“尘世难逢开口笑”,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恨落晖”,叹恨落日余晖,落晖就在眼前,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都如此的。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结合注释“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时”所作分析可知,诗中包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结之情。根据尾联及注释②内容分析,人生无常多忧苦,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流露出生命易逝的悲伤等。

17.(1)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每句1分)

18.A【解析】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语境说的是冬奥会设计构思巧妙地运用了诸多“中国元素”,应用“匠心独运”。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熠熠生辉:发出闪亮耀眼的光芒。语境说的是自然历史文化与冬奥场馆互相交融、衬托,应用“交相辉映”。不遗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都不保留。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后形容大造声势。语境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各种办法展现中国文化,应用“不遗余力”。游刃有余:做事熟练,轻而易举。从容不迫:形容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语境指本次北京冬奥会上沉稳而从容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技巧,巧妙地展示“我们的人民”,应用“游刃有余”。故选A

19.C【解析】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很多地运用了声光电的高科技”中“很多”应修饰“声光电的高科技”,把它放到“声光电的高科技”前面,并删除“地”;成分赘余,“有觉得高冷的感觉”语意重复,删掉“有……的感觉”;B项“从而”逻辑错误,应用“反而”。只有C项修改最恰当。故选C

20.C【解析】从选项内容来看,应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才能打上中国印记,之后才能体现中国气派,三者之间存在逻辑顺序;从后文的内容来看,后文先说“篆刻艺术汉印”“火炬‘飞扬’”“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西汉长信宫灯”,这些是融入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印记,最后说“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这些是中国气派,前后内容形成呼应,故选C

21.“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及56个民族的代表”点明了代表的广泛性;“手手相传”描述更有画面感,更为生动形象。(2分)这些句子更能展现出对“更团结”奥运精神的赞美及对国旗的崇敬之情。(2分)而题干中“100余名代表将国旗往升旗台方向传递”这种表述显得干瘪,缺乏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原句“代表”前面有修饰语“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56个民族的”,从行业广泛和民族多样两个角度进行修饰,表明这100余名代表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具有广泛性;原句修饰“传递”的短语有“手手相传”,表明了传递的方式,能够让人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并且“手手”代表的是人与人的“团结”,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办好一届冬奥会,体现了冬奥口号中“更团结”的理念;传递的对象是“国旗”,“手手相传”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国旗的热爱和崇敬,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谐。而改句将这些修饰语删掉,只是记叙了一件事,缺乏细节和感染力,显得干瘪,缺乏情感。

22.(1)先从火种灯中引火

2)既有传统中国的韵味

3)岁月在灯身上留下印迹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一处,由“然后”“再次”可知,此处交代点燃火炬的顺序,由“完成仪式后,火种被再次引入火种灯”可知,火炬是从火种灯接入的,因此填写“先从火种灯中引火”。

第二处,由“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等前文内容可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结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再由“又有现代感的火种灯”可知,空缺处关联词是“既”,因此应填写“既有传统中国的韵味”。

第三处,前文“历经2000多年”强调长信宫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由后句“却掩盖不住她灿烂的流光”可知本空要填“时间导致灯的外表受到侵蚀”之意,与后文衔接。因此填写“岁月在长信宫灯的身上留下印迹”。意思对即可。

点击查看湖北语文试题更多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