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西贵港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及解析
2022-05-272022届广西贵港市高三四模(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线演唱会、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零售,甚至在线医疗、线上展览、线上旅游……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在线”生活成为常态。线上信息丰富多元、线上活动方便快捷,既给人们带来大量选择,也使原本就有限的注意力面临巨大挑战。用好自己的注意力,成为数字时代每个人的必修课。
注意力是个体的一种心智能力,被认为是“一种无形的、有限的、最基本的心理资源”。人类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就不能有效从事各类活动,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复杂思考。数字时代过度充裕的信息和个体的媒介化生存,容易带来注意力的超载,造成注意力过度损耗的精神疲劳状态。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每天在游戏、长短视频和直播等娱乐项目上投入的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其中,某款游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热播剧、明星动态、动漫、电竞消耗了年轻人大量的时间,大大压缩了对其他信息的处理空间。
数字时代,注意力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难以形成专注力。许多人不停刷新社交媒体回复消息,不断被娱乐八卦和热搜吸引点开链接,不时在直播、购物、游戏等网页间切换……时刻处于感知选择中,很难对一个信息作深入的判断和分析,很多是不连贯、跳跃性、没有逻辑联系的信息序列。可以说,过多的信息切换让大脑处于游离状态,个体的深度学习和专注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挑战。许多人习惯了刺激性强的视听信息,难以阅读长文,甚至难以忍受复杂的工作任务,这就是注意力“失焦”的体现。工作和学习不停地被弹出的信息打断,就会使注意力像散射光一样四处弥漫,难以集中。
在信息过于丰富的环境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研究表明,注意力犹如肌肉,可以通过科学锻炼不断提升。我们要强化注意力管理,用好宝贵的注意力。
用好注意力,首先要科学辩证看待海量信息。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有益的,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是主体的“刚需”。要善于做好信息选择的“加减法”,在有效有益信息上分配注意力。尤其当面对无数网络超链接时,要善于分辨哪些信息是可以嵌入个体认知的“硬通货”,哪些是拓展视野的“辅助键”,又有哪些是纯粹消耗精神的“无用功”。最有效的注意力管理方式是建立个体信息需求的层级序列,打造个体注意力分配的“知识图谱”,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让有限注意力得到保护,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使用习惯。
用好注意力,还要提升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注意力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注意时间越长,说明注意力越稳定集中,越有利于个体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可以说,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深度学习和创造力的标识。深度的学习和创造,离不开对认识对象进行系统、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只有不断修炼慎思明辨的理性和澄澈清远的心境,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才能排除干扰信息,才能思维高度集中,精神专注高效,用心做好一件事。
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注意力,是信息时代的必备功课。成功的事业往往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持守。从心理学角度看,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就是通过大量的、全神贯注的投入实现与事物的深度联系。反之,碌碌无为的生活并不都是因为能力不足,还因为把过多注意力花费在获取无效信息上,对事物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和持之以恒的实践积累。在数字时代,既要保持对信息的认知敏感,不让重要信息擦肩而过;也要强化注意力管理保护,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精神状态更加坚定从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2021-03-27路畅《注意力,“好钢用在刀刃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便快捷的“在线”生活已成为常态,既给人们带来大量选择,也使注意力面临巨大挑战。
B. 高度发展的注意力至关重要,只有拥有它,人们才能有效从事各类活动,进行长时间的复杂思考。
C. 容易造成超载,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难以形成专注力是数字时代注意力面临的两大挑战。
D. 数字时代,不仅要保持对信息的认知敏感,更要强化注意力管理保护,让精神状态更加坚定从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上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层层递进,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 “硬通货”“辅助键”“失焦”“好钢用在刀刃上”运用比喻,化抽象具体,增强了说理效果。
C. 文章用年轻人在娱乐项目上投入时间过长现象论证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的根源。
D. 文章从科学辩证看待海量信息、提升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两个方面提出了用好注意力的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发展深度学习和专注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摆脱视听信息强烈刺激的不利影响,谨防“注意力失焦”。
B. 只有对认识对象进行系统、深刻和完整的反映,才能思维高度集中,专注高效,用心做好一件事。
C. 把过多注意力花费在获取无效信息上,不深入思考分析,不坚持实践积累是生活碌碌无为的主要原因。
D. 注意力受到线上海量信息和丰富活动的干扰,难以专注,说明智能技术有一定危害,需谨慎使用。
【答案】1. D 2. C 3.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大家好,我是“一度电”,诞生于哈密煤电公司,可不要小看我只有一度,我可以让家中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小时,可以让电视机开10小时,可以让冰箱运行36小时,可以将8公斤的水烧开等。今天,我就带大家到我的产地哈密煤电公司看一看,了解一下“一度电”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在哈密煤电公司,生产一度电需要多少煤呢,按照目前的生产状况,生产一度电需要300克左右的标煤,所以它就是“我”的动力之源。这些煤炭想要进入煤场,可是需要经过电厂的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检验合格后才能成为“我”的原料哦。燃料管控中心通过该系统对进场煤炭进行采样、制样,实现煤样统一规范管理。检验合格后的煤炭进入煤场,等待着被传输至锅炉,开启它们的“高光”时刻。
在煤炭正式输送至锅炉之前,电厂需要先向锅炉内注水,这里的水我们叫它除盐水,除盐水是哪来的,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生产用水是城市中水,也就是经过集中处理过的居民生活废(污)水,电厂需要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将城市中水进行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中水经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后,便会进入除盐水制水系统制得除盐水。制得的除盐水会进入除盐水箱,利用除盐水泵向凝汽器补水,后经给水系统向锅炉补水待加热。同时,制得的除盐水还会用于循环水、闭式水等系统补水。完成除盐水向锅炉内的炉水系统注入后,我们的原煤小伙伴儿就要再次出场啦。
燃料运行会将它们通过输煤皮带输送至原煤仓,进而开启一系列神奇的蜕变……原煤通过皮带传送至原煤仓,经给煤机落至磨煤机内,在磨煤机内原煤会被碾压成煤粉,在一次风的作用下,经分离器后由煤粉管进入炉膛,煤粉管出口配有两层等离子点火系统,用于锅炉点火及炉膛稳燃,通过送风机向锅炉内提供燃烧氧量,使煤粉燃烧产生热量。煤粉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锅炉内的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内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至此,我——“一度电”终于“诞生”啦!
“我”会被输送至电厂的升压站,集控中心的小哥哥们会对“我”进行升压、并网,之后便可以被发往全国各地发挥我的威力!
“我”虽然成功诞生,但煤炭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灰渣、烟尘及各种排放物,如果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清洁型的能源企业怎么会轻易放过它们。煤燃烧形成的灰渣会落入干渣机粉碎、冷却后输送到渣库。炉膛燃烧产生的烟尘会通过水平烟道、尾部竖烟井进入脱硝系统去氮氧化物,之后进入电除尘系统除去烟尘,再到达吸收塔脱硫,最后进入烟囱排入大气。首先是除氮操作,烟尘会进入尾部烟道的脱销反应器,通过电厂尿素车间生产的氨气传输至反应器中与催化剂反应消除烟尘中的氮氧化物,实现烟尘脱硝。随后,烟尘会通过锅炉烟道进入电除尘车间进行除尘,电除尘后粉尘荷电,依附到极板上,通过振打电机击落至灰斗,通过仓泵传输至灰库。最后就要进行脱硫作业,去氮除尘后的烟气会进入吸收塔。利用球磨机磨制石灰石产出碳酸钙浆液输送至吸收塔对塔内上升的烟气进行喷淋,从而与烟气内的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石膏,达到脱硫效果。成功脱硝、除尘、脱碱的烟气会进入烟道,由烟囱排出,此时的烟气已经化为了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尾气,飘向蔚蓝的天空。
整个发电过程中,作为电厂“大脑”的集控中心,全程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到这里,哈密煤电公司生产的“一度电”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排放处理便介绍完毕啦!
(摘编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一度电的“诞生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似很少的一度电,却可以让家中的灯泡、电视或冰箱连续使用10个小时以上,非常厉害。
B. 除盐水的制成和循环使用需要城市污水,说明城市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仍然有大用途。
C. 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气助力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从而发电。
D. 标煤的挑选是经过电厂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先采样,然后制样,最后检验的过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对“一度电”的生产与排放物处理进行介绍,让人便于理解,又有趣味。
B. 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污染物排放,集控中心对生产“一度电”的全流程进行了监控,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C. 煤粉燃烧、除盐水补水待加热、过热蒸汽做功推动发电机等一系列过程,依次不停地进行能量转换。
D. 经过对污染物的排放处理,脱硝脱硫煤电成为了清洁的环保电力,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大力发展。
6. 一度电从生产到发往全国各地,需要经历什么过程?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A
6. (1)先向锅炉内注入除盐水;标煤检验合格后被传输至锅炉。
(2)煤粉燃烧产生热量;除盐水形成饱和蒸汽,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
(3)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一度电经电厂升压、并网后,发往各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母本
余秋雨
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过“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
“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
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
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
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
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
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有时他不得不评论了,除了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曰”,也会在叙述半道上拍案指点,却又点到为止,继续说事。事有轻重远近,他如挥云霓,信手拈来又随手撇去,不作纠缠。
在我看来,他的笔下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明君、贤相、恶吏、谋士、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散文的范本应该比寻常散文开阔得多,才能摆脱琐碎技巧而获得宏大神韵。
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
司马迁的文笔,是对他周围流行文字的艰苦挣脱。在他之前,文坛充斥着浓郁的辞赋之风。以枚乘、司马相如等人为代表,追求文学上的铺张和奢侈。到了司马迁时代,此风越演越烈。好像是要呼应汉武帝所开创的大国风范和富裕局面,连散文也都竞相追求工丽、整齐、空洞、恣肆,甚至还要引经据典,磨砺音节。虽然确也不乏文采,却总是华而不实、装腔作态。这种倾向发展到以后,就成了过度讲究藻饰、骈偶、声律、用典的六朝骈文,致使到唐代,韩愈、柳宗元他们还要发起一个运动来反对。
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他又要把这种散句熔炼得似俗而雅、生动活泼,实在是把握住了散文写作的基础诀窍。他还不让古代语言以“佶屈聱牙”的形态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而必须改得平易流畅,适合当代人阅读。
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后来又有一位官员只把“金秋十月”改成“金风送爽”,后面十二个字还是一模一样。我想大笑又不能不掩口,因为四周都觉得这才像是好文章。
我想,大家还是应该更认真地读《史记》,除了认识历史学上的司马迁之外,还应该认识文学上的司马迁。
昨夜写作此文稍憩,从书架上取下聂石樵先生写的《司马迁论稿》翻阅,没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一段话,不禁会心而笑。他说:
我国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代,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
这个观点,颇合我意。
就此,我真的可以用几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了:《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看上去它只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的差别,但鲁迅说了,与《离骚》相比,它只是“无韵”而已。
两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炉的这位伟人,其实也就是把真、善、美一起熔炼了,熔炼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
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
难道,它真的熄灭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提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源于作者年轻时对该问题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积淀,才有了清晰的答案。
B. 司马迁创作《史记》时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史事,但与一般历史著作不同,他会在叙述中呈现出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和情感。
C. 文章结尾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将《史记》比作“小油灯”,流露出作者对《史记》的传承有疑问、失望,也有渴盼、期待。
D. 这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运用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高度评价了《史记》作为历史母本和文学母本的价值,给人以启示。
8. 作者为什么说“《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白先勇曾评价余秋雨:“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思索天下的灵魂。”请结合文本从语言的角度赏析其诗化特点。
【答案】7. A 8. ①《史记》的叙事包含情感但含而不露,时有评价但点到为止,处理叙事的轻重远近信手拈来,为后世历史叙写提供范本。②《史记》所写题材丰富多样,有鲜明的人生旋律、天道人心、仁政至德,以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为后世史料选材提供借鉴。③语言干净、朴实、灵动,似俗而雅、生动活泼,成为历史和文学语言的范例。
9. ①运用比喻,使语言具有诗歌的形象性。如“他如挥云霓”“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等,引人联想、思考。②运用排比,使用整句,使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律感。如“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他的笔下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等,呈现出一种整饬之美。③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情感渗透进作品,使其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如“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等抒发了自己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上北狩,太后诏立皇长子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命郕王辅之。郕王临午门,言官大臣次第宣读弹劾王振启章。王起入,众随拥入。有令旨籍没振,遣指挥马顺往。众曰:“顺,振党也。宜遣都御史陈镒。”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众欲殴英,英脱身入。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于是众竞喧哗,班行杂乱,无复朝仪。百官既殴杀顺,益恟惧不自安。王亦屡起,欲退还宫。兵部侍郎于谦直前揽王衣,曰:“殿下止。振罪首,不籍无以泄众愤。且群臣心为社稷耳,无他。”王从之,众拜谢出。是日,事起仓卒,赖谦镇定。谦排众翊王入,袍袖为裂。既出,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而叹曰:“朝廷正藉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太后命以于谦为兵部尚书。二十九日,太后遣金英传旨:“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郕王即皇帝位,遥尊上为太上皇。
十月,也先以送上皇还京为名,与其汗脱脱不花寇紫荆关,京师戒严。朝野汹汹,人无固志。侍讲徐呈请幸南京。于谦上疏抗言,固守之议始决。谦闻寇迫关,思各处刍粟数万计,恐为敌资,急遣使焚之,然后奏闻。或请姑待报,谦曰:“寇在目前,若少缓,彼将据之,适以赍盗粮耳!独不见宋牟驼岗①事乎?”众皆是之。
己卯,也先长驱至京城西北关外。时众论战守不一,主将石亨欲尽闭九门,坚壁以避贼锋。谦曰不可。乃率先士卒,躬擐甲胄,出营德胜门,以示必死。泣以忠义谕三军,人人感奋,勇气百倍。十一月,以寇退,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谦固辞,不许。有颂谦功者,辄谢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今但不城下盟,何功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
【注】①牟驼岗也称“毛驼岗”,北宋皇家养马场。靖康元年,金将完颜宗翰率军攻开封,驻军于毛驼岗,养马场内万余马匹尽归金人。第二年冬,开封城破,赵宋王朝灭亡,毛驼岗逐渐荒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
B. 马顺从旁叱百/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
C. 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
D. 马顺从旁叱百官去/众争殴之/立毙顺/众又索振党内使毛王/二人亦击杀之/曳三尸陈东安门/军士犹争击不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太子,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朝中地位仅次于皇帝,所居之地称“东宫”。
B. 吏部,尚书省六部之首,通常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为吏部尚书。
C. 汗,即可汗,是中国古代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D. 卿大夫,原指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后借指高级官员。本文中是借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英宗被掳到北方去后,太后先下诏让郕王辅佐年幼的皇太子,后又为了使国家安定而传旨让郕王早日登基。郕王即位后尊英宗为太上皇。
B. 百官群起弹劾王振,并当场打死王振的党羽马顺等三人而引发骚乱。郕王惊慌欲逃,于谦稳定了乱局,让吏部尚书王直自叹弗如。
C. 也先的进逼让大明朝野人心动摇,甚至有人提议放弃京城逃往南京,于谦坚决反对并积极备战,得到朝廷同意后烧掉数以万计的粮草。
D. 于谦反对主将石亨紧闭城门、避敌锋芒的策略,换上戎装出营,以必死之心和忠义精神感动了三军将士,士气大涨,退敌后也不居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事起仓卒,赖谦镇定。谦排众翊王入,袍袖为裂。
(2)寇在目前,若少缓,彼将据之,适以赍盗粮耳!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这天,事发突然,全赖于谦镇住而安定下来。于谦推开众人护卫郕王入宫,袍子的袖管都被撕裂了。(2)敌人近在眼前,如果稍微慢点,他们就会据为己有,恰好把粮食送给盗贼罢了!
参考译文: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天八月,皇上被掳到北方,太后下诏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当时年仅两岁,太后命令郕王辅佐他。郕王来到午门,言官和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宣读弹劾王振的奏章。郕王起身入宫,众人跟随一拥而入。有诏令登记并没收王振的家产,派指挥使马顺前往。众人说:“马顺是王振的党羽。应该派都御史陈镒。”当时太监金英传旨,命令百官退下。众人想殴打金英,金英脱身入宫。马顺从旁边呵斥百官想让他们离开,众人争相殴打马顺,立即打死了他。众人又搜索王振党羽内使毛、王两人,也打死了他们。众人拖着三具尸体摆在东安门,军士们还争相不断地击打尸体。这种情况下众声喧哗,朝班的行列杂乱无序,朝堂的礼仪荡然无存。百官打死马顺后,更加惊恐不安。郕王也多次起身,想退朝回宫。兵部侍郎于谦直接上前拉住郕王的衣服,说:“殿下快停下。王振是罪魁祸首,不抄家无法发泄众人的愤怒。况且群臣一心为社稷罢了,没别的。”郕王听从他的意见,众人拜谢然后离开。这天,事发突然,全赖于谦镇住而安定下来。于谦推开众人护卫郕王入宫,袍子的袖管都被撕裂了。出来之后,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感叹说:“朝廷正倚仗您啊!今天就算有一百个王直,又能做什么呢!”太后命令让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八月二十九日,太后派金英传旨:“皇太子年幼,郕王应早日登基,来使国家安定。”郕王登上皇位,远远地尊称英宗为太上皇。
十月,也先以护送太上皇回京为名,与他的部族首领脱脱不花进犯紫荆关,京城戒严。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没有固守的决心。侍讲徐呈奏请逃往南京。于谦上奏直言反对,固守京城的决议才定下来。于谦听闻敌寇逼近关隘,考虑到各地粮草数以万计,担心会成为敌人的物资,急忙派人烧掉,然后上报朝廷。有人请求姑且先等待朝廷回复,于谦说:“敌人近在眼前,如果稍微慢点,他们就会据为己有,恰好把粮食送给盗贼罢了!难道没见过宋代牟驼岗的先例吗?”众人都认为他说得对。
己卯日,也先大军长驱直入,到达京城西北关外。当时众人议论是战是守,意见不统一,主将石亨想要全部关闭九座城门,加固城墙和堡垒来避敌锋芒。于谦不同意。于谦于是身先士卒,亲自穿戴盔甲,出军营到德胜门,来显示必死的决心。于谦哭着把忠义之道告诉给三军将士,人人感动振奋,士气大涨。十一月,因为敌人退兵,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管军队事务。于谦坚决推辞,不被允许。有人歌颂于谦功劳,于谦总是辞谢说:“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这是卿大夫的耻辱。(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语出《礼记·曲礼上》)如今只不过是没有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罢了,哪来的功劳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雁
刘克庄①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②,遍海南头。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注】①刘克庄:南宋末爱国词人。②随阳: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避地:迁地以避灾祸。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开头写大雁身份卑微,生长地方遥远,飞来飞去不只是为了谋求稻粮。
B. 词中大雁因沙洲没有战争、风景宜人,不急归乡,在沙洲栖息生活。
C. 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现在大雁为避“鸣镝”至回雁峰停留。
D. “草字”用了想象、双关的手法,既指大雁的队列,也指草草成书的音信。
15. 这首词以“字字含愁”作结,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答案】14. C 15. ①因国遭战事而愁。国遭战事,诗人只能迁居他乡以避灾祸。②因避地他乡而愁。战争到来,诗人只能“随阳避地”,行踪已遍“海南头”,或者流落到西川,各处“淹留”。③因亲友相隔而愁。诗人与亲友相隔,流落他乡。④因音信不通而愁。“未得云中消息”表明没有收到家乡的消息。⑤因思念家乡而愁。登上了望乡台望了又望。江阔天高,(雁群)飞翔着如几行草字,字字含着愁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芙蓉”这种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英雄钦佩的登临之情。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明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华服美饰的学子中毫无艳羡之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制芰荷以为衣兮 ②. 集芙蓉以为裳 ③. 金戈铁马 ④. 气吞万里如虎 ⑤. 以中有足乐者 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芰荷”“芙蓉”“奉”。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的民居,顺应天人合一,追求房屋格局的变化,注重细部的装饰,它的门窗,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充满了灵秀,形成了精巧细腻、活泼淡雅、肃穆华丽的风格。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使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
当下,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乡村空间改造,让粉墙上的一扇扇花窗成为 。用瓦片、薄砖、木竹制作的圆形、矩形、回纹、万字、冰纹、花鸟、山水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江南符号,呈现出的 、诗情画意,让人们在虚虚实实、 中,寻觅探幽。一扇扇诱人的花窗,似一团花影,如一缕花香,让江南春色关不住。
处处门窗皆有意,花饰窗棂景醉人。江南的花窗, ,演绎着一段段浪漫的传奇,它是江南文化的符号,透露出诗性和雅性的文化基因。它朴实、美观,传承着江南的历史文化,传达着新时代最美的江南意蕴。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
B. 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使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
C. 整个窗户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加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
D. 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睛之笔 千姿百态 朦朦胧胧 历经沧桑
B. 点睛之笔 千娇百态 模模糊糊 饱经风霜
C. 生花妙笔 千姿百态 模模糊糊 历经沧桑
D. 生花妙笔 千娇百态 朦朦胧胧 饱经风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7. D 18. A
19. ①修辞手法:比喻、通感。②表达效果:将一扇扇的花窗喻为一团花影,将看到的花窗转化为嗅觉,即一缕花香,将视觉和嗅觉融合在一起,生动描写出花窗精美、迷人的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是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的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概念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 )。一个人的碳足迹 ①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留下第一碳足迹外,日常生活中,消费产品也会间接排放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瓶装水,也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排放而留下第二碳足迹。常规自然能源都含有碳元素, ② ,他的碳排放就越多,碳足迹也越大。通过专门工具实测和计算出自己的碳足迹及其由来,清楚哪些生活方式在产生碳足迹后, ③ 。使用节能灯、空调设定26℃,购买绿色环保家电,选择公交或拼车,购买本地食品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减小碳足迹的方法。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每个人都在温室气体中不断增多地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B. 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我们每个人的痕迹。
C.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D. 温室气体中留下了我们每个人不断增多的痕迹。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0. C 21. ①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②一个人消耗的能源越多;③就可以通过一些做法来减小碳足迹。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搭载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入驻天宫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航天员出舱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们微笑的脸庞和淡定的一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实际上,他们不仅要经受住地面的严苛训练,还要承受起太空中“强烈的眩晕”“骨头变脆”“感官障碍”等常人难以忍受的生理心理的极限压力,甚至是返航时的“生死危机”!
曾有记者问杨利伟:“如果神舟五号再来一遍,还愿意吗?”他说:“就算付出生命,去实现一个民族的梦想,也是值得的。”“航天精神”犹如奋进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向前。
复兴中学校团委将举办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争做有为青年”的演讲比赛,请你以该校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