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2020-10-227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年轻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些中国崛起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素材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沉睡百年的巨龙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改变。华西村就是以现代化新农村呈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成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一面旗帜。旧貌换新颜,我的家乡也经历着华西村式的变迁。
听父母说,在他们小时候,家家是用辘轳打水,打井技术落后,水质很差,只能喝到带沙子的水;用柴禾做饭,烟熏火燎;特别是到了夏天,蚊虫叮咬,酷暑难熬,扇子成了每个人的护身宝,一扇就扇到了秋后。如今,家家只要一开水龙头,就会有干净的自来水流出来,再高级些的还用上了饮水机,冷热适宜,液化气和电磁炉代替了烧大锅,既节能,又环保。
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多了,电视,让我们从远古到未来,上下五千年纵横驰骋;电脑,让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晚饭后,不再是点灯上炕,而是在一起跳舞、扭秧歌……在夏季,人们可以摆脱高温的肆虐,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清凉。
小时候,我家住的平房一下雨就漏水,屋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儿,使人手忙脚乱。房子后面有一个大垃圾堆。夏天散发出的臭味,招来一群一群的苍蝇,令人生厌。现在好了,我们搬进了家属楼,新家冬暖夏凉,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屋。周围环境大大改善,小区对面就是美丽的新容花园,人人保持着快乐心情度过每一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富裕了,教育水平也提高随之。改革开放初期,无数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上不起学,仅2元钱的学费也拿不出,以致于长大后没有文化,被社会所抛弃。学校里,危房处处可见,光线昏暗的教师里只有些水泥桌凳。而如今,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但减免了学杂费,而且发放免费教材,家庭困难的孩子也可以有学上了。一排排教学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新课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远程教育网的开通,让我们的学习更直观,更有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以科技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四十年中,我国科技事业日益腾飞:南极科考站的建立,“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成功研制,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都标志着中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四十年的春华秋实,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人民的生活会愈加富足,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素材二;
没有曲折哪来平直?没有困难哪来发展?没有风雨哪来彩虹?这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更体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从落后挨打,到今天的国力雄厚;中国从经济贫乏,到今天的繁荣昌盛……何处不体现风雨,何处又不体现彩虹?
在清朝时期,伟大的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侵略和打击,“伟大”已是名存实亡。而正是经历了这些侵略和打击,中国这条巨龙也然觉醒,加快发展步伐,使得“伟大”再次回归。
曾记否,战争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曾记否,二鸦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的传统,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了库页岛;曾记否,甲午战争破灭了中国伟大的传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岛;曾记否,八国联军撕毁了中国仅存的颜面,签订了《辛丑条约》,赔了约4万万两银子;曾记否……
清朝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以至于落得个被动挨打的结局,更直接导致中国的发展至少落后西方国家50年。
因此,固步自封的统治,只会让自己的国家落后,只会让自己的国家挨打,只会让自己的国家更加“沧桑”!所以,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崛起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1912年,中国在孙中山同志的领导下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1949年,中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获得了独立,赢得了主权;1978年,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历史性的改革和根本性的开放……
经历了风雨的吹打、历史的考验,才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正确的发展道路。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拿来主义”也将实现。
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强硬的靠山;在亚洲人民的心中,强大的中国是他们安定的保障;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发展的中国更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
今天,中国正式崛起!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繁荣!
今天,中国正式崛起!繁荣的祖国会更加昌盛!
今天,中国正式崛起!昌盛的祖国会更加伟大!
素材三: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