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年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22-08-08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年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题。(本题共
5
小题,
21
分)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地贪夜娥等病虫害防治,压实防汛責任,落实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力。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
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宰“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2020
年
7
月
13
)
材料二:
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总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才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诗句谁都记得。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然而,今天的城市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食物困感症。从前的菜有菜味,肉有肉味。然而,今天我们买到的蔬莱与肉却越来越“没味儿”了,工业速成的口感越来越重。比“难吃”更糟糕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转基因的使用令人困扰,不健康的外卖与劣食遍地生长。
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肥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最显著的表现便是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迈克尔·波伦在“饮食觉醒”系列著作中称之为“营养主义的时代”,“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仿佛人不是生来就懂得“吃”似的。然而,在寻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最精明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愚蠢的。
美国的全食超市或许是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认证制度给予那些“有来头”的食物以名分,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那些生态食品的出身:这块肉来自一头一生“住在美丽地方”的牛,或是一只“自由散养鸡”。然而,当“有机”被纳入一个庞大产业的链条时,“超市里的田园诗”实质上更多是营销话术的炮制而已。.
假如我们尝试勾勒一幅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所处的食物全景,便不难发现,食物不仅是口感问题,也是一种政治,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
整体而言,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经深刻改变了。在超市或外卖网订购的食材干净体面,不见泥土,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也将背后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在今天,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烤竹鼠的野趣,令屏幕之外的城市人垂涎欲滴。更有许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迷恋着日本电影《小森林》里那种清新脱俗的乡村意象,“回家种田”的浪漫叙事成为今天城市中产阶级想象务农的流行模板,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或是一个人的自然救赎。
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楚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问题。在人民食物主权发起人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的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只要关心口感问题,也要从我们日益不安的食物消费之中窥见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化学农业,转基因及生态问题。而在世界寻求食物主权,是一汤从无地农民到城市主妇、从耕作者到消费者的多面反击。
(摘编自新京报《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
第三代杂交水稻
2019
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
1046.3
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而积增至万亩以上,
2020
年在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
40
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
F
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
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
90
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
80.9
%。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
2020
年
7
月
28
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国内新冠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了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有了变动,诸多内外部因素引发了对粮食安全的。
B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了一件需要被指导的事情,营养专家和营养咨询师大行其道,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C
.肥胖其实是一个个人的问题,尽管当大量的工业加工制品、添加脂肪和糖渗透到我们的饮食结构之中,整个社会都在发胖。
D
.城市人与食物打交道的方式已深刻改变,食物将真实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隐匿起来,务农被诠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
2
.下列对材料二有关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材料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引出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由此指出食品问题。
B
.材料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提出只有反思我们的饮食变迁史,才能弄清每个人今天所面临饮食的难题。
C
.针对今天所面临的饮食难题,材料先指出现象,接着分析问题,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
D
.材料由食品的口感问题上升到政治,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城乡互动的一种结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3
.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看直播、上快手围观“土味文化”成为了一种时髦,其实媒体青睐的土味文化所反映的并不是真实的生态农业。
B
.在严海蓉老师看来,今天我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不要只关心口感问题,更要看到世界农业的整体性危机。
C
.
2020
年汤金鹤家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有望实现高产增收。
2019
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开展实验,试验用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
80.9%
。
D
.冯树英团队已完成了“
F
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关键环节科研攻关,还完成了比第一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的第二代“
F
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
4
.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4
分)
5
.端牢“中国饭碗”,关键是将科技运用到粮食生产当中去。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8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⑥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⑦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⑧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⑨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⑩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是那般丰盛和富有
,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可以引起读者对亲情与生命的感触和沉思,激发人们珍惜生活中朴实挚爱的美好心愿。
B
.大米与面条,凝结着父亲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所以感到酸楚。
C
.到楼下抖鞋子,表面上是因为父亲不想弄脏新家,实际上表达了父亲为“我”着想的心意,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做铺垫。
D
.这篇散文全篇叙述,通过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7
.第12段说父亲“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你如何理解父亲的“清贫”与“丰盛和富有”?(6分)
8
.本文塑造了“父亲”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文学类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21
分)
答韦中立
①
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
白
: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
蛮夷
间,乃幸见取。
仆
自卜
②
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
赋曰:
“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苟亟来以广是道
③
,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注】
①
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②
卜:估量。
③
苟亟
(qí)
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亟来,常来。是道,指作文之道。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仆道不笃业
/
甚浅近
/
环顾其中
/
未见可师者
/
虽常好
/
言论为文章
/
甚不自是也
B
.仆道不笃
/
业甚浅近
/
环顾其中
/
未见可师者
/
虽常好言论
/
为文章
/
甚不自是也
C
.仆道不笃业
/
甚浅近
/
环顾其中
/
未见可师者
/
虽常好言论
/
为文章甚
/
不自是也
D
.仆道不笃
/
业甚浅近
/
环顾其中
/
未见可师者
/
虽常好
/
言论为文章
/
甚不自是也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白:陈述、答复。因为这是回复韦中立的一封信。
B
.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C
.仆:谦辞,柳宗元自称。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
“
您
”
。
D
.屈子:屈原
(
约前
340
-
278)
,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楚辞》。
11
.对本文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
3
分)
A
.为了说明拒绝
“
欲相师
”
的理由,他首先说
“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
,
“
未见可师者
”
,言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这也是他拒绝
“
欲相师
”
的真正原因。
B
.本文在阐说道理的过程中,对反对师道的人,不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无不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庸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
“
越蜀吠怪
”
等等,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C
.柳宗元在这封回信中,反复强调
“
不敢为人师
”
,他虽赞扬韩愈
“
奋不顾流俗
”
,
“
抗颜而为师
”
的精神,但又主张
“
取其实而去其名
”
,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D
.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在论述时人不重师道的弊端时辛辣幽默,在答复韦中立时则婉转平易,表现出长者之风。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
1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
2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的诗句“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祭。②尾联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1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有概括诗歌内容的作用。
B
.颔联以“无气力”状写春之柳枝,表现柳枝娇弱婀娜之态,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新奇;“淡晴花影”写出了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美丽景色。
C
.颈联出句写幽径,所重在静;对句写新禽,所重在动。各有侧重,动静结合,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
.整首诗作者写了竹林水榭、柳枝轻拂、花影朦胧、幽径新禽等景色,寓欣喜之情于烂漫春光中。
14
.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6分)
(三)情景默写(
9
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晳回答孔子“问志”时,描述了自己在“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的一系列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3)“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来形容“清风”与“明月”等自然资源的丰富。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赴汤蹈火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
.冲锋陷阵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
.冲锋陷阵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清,就绝无幸福可言
B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清,都绝无幸福可言
D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C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D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诚哉斯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______。没有哥白尼的批判精神,就没有神学大厦的坍塌,也就没有我们所生活星球的真相;没有共产党人的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的拨乱反正,也就没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然而,______,丛生的问题是否就迎刃而解?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而是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有些人把批判的权利留给自己,却______,最终成了社会的旁观者。作为时代的一员,你完全可以栽下花草、留下芬芳,种下树木、留下清凉。
四、材料作文(
60
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或物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
对以上材料,你作何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同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2年上学期入学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缺失前提,“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C项颠倒肯定与否定;D项偷换概念,“这些看不见来龙去脉的食物”不等于“食物”。2.答案:C 解析:论证方式描述错误,没有“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3.答案:B 解析:原文是“不只要……也要”,为并列关系,选项变为“不要只……更要”,为递进关系。4.答案: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抓实眼前;②必须谋划长远;③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④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每点1分,共4分)5.答案:①推进农村科技创新,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②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③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④教农民种好粮。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全篇叙述”错误,从全文看,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后半部分是抒情和议论。故选D。7.参考答案:①“清贫”是指他经济上清苦贫寒。②“丰盛和富有”是指他美德、情感的丰厚(或深厚、丰富)及其给“我”和世界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理解“清贫”的含义,结合文本内容“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可知,“清贫”是指他经济上清苦贫寒。然后理解“丰盛和富有”的含义,结合文本内容“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等可知,这“丰盛和富有”是指情感的丰厚及其给“我”和世界留下的精神财富。8.参考答案:①勤苦耐劳:年近八十,还劳作不辍;②深爱孩子:不管路途遥远和自己年迈,进城给儿子送大米和面条;③朴实善良:为没给儿子买房出过力而感到内疚,连掸身上的尘土也要到楼下去。9答案:B解析:原文应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10答案:D解析:屈原代表作是《离骚》。“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1答案:A解析:这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说说客气话罢了,并不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文中从历史根源、现实情况、社会风气诸方面谈到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敢为人师”。12:答案(1)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解析:关键词是“以为”“病”,特别要注意“乎”的反问语气,还有省略句“不以(之)病(吾)乎”。(2)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解析:关键要理解“方”“如”“比及”“俟”的意义。译文:二十一日,宗元启: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拜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不看别人脸色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刚好下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如果要我判定是不是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被朝廷里的人嘲笑,那就万幸了。宗元再告。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认真研读诗句,仔细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D,“欣喜之情”错,从首联“不要人随只独行”以及尾联的意思来看,诗人远离故乡,而眼前的美好春光更是引起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在诗中,诗人以烂漫春光反衬了思乡的孤寂之情。故选D。14.答案:①诗歌前三联写眼前之景,无一字写海棠,直至尾联才写故乡海棠,呼应诗题。②前三联所写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尾联诗人却说自己无心欣赏,并点明原因,进而抒发故园之思。③明明是诗人远离故园,宦游他乡,辜负了家乡海棠,但诗人却说故园海棠“负先生”,想象奇特,看似无理,实则情深之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一般要从结构、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本题题干问的是:有人曾评价说,杨万里作诗“于结句每以出人不意为胜”。请结合这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考生要注意结合对尾联的赏析来作答: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诗人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诗人之所以写眼前景色之美,只是为了衬托此时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的无限怀念。根据以上对尾联的赏析,考生要注意从照应标题“海棠”,抒发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和作答。15.答案:(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2)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从语境上,“在时代的战场上”,应填写战士作战的样子的词,应选用“冲锋陷阵”。第二空:“指点江山”,指纵论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从语境来看,此处并无贬义,应选用“指点江山”。第三空:“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结合语境可知,此处说的是让人类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的“生命之土”,应使用“安身立命”。第四空:“超世绝伦”,超出世人和同辈;“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根据语境为“精神”层面的,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C。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先根据选项将不同点找出来,明确此题具体考查哪些内容,根据题干内容可以发现,本题考查了词语对应的内容和选用关联词。本题选项中的“心神”“意识”错误,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故排除AC项。“无论……还是”错误,关联词为条件关系,而根据前文“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的语境,应填入假设关系的复句。故排除CD项。故选B。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先在选项中看到不同的点,根据选项可以发现本题考查的病句有两种类型: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A项,“……的时代”,成分残缺,最前面缺少介词“在”。B项,“守卫土地,仰望天空”,语序不当,根据前文的“天空和土地”可知,“守卫土地”和“仰望天空”应调换位置。C项,“……的时代”,成分残缺,应改为“在……的时代”。故选D。19.答案:(1)批判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仅仅有批判精神 (3)把建设的义务让给别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情景补写。文段的中心话题是“批判精神”,强调“批判精神”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第①空,“诚哉斯言”意思是对前文“曾有人说,批判精神,是面向未来的热切向往,它证明至少我们还没有绝望”的肯定,故本句的意思与之相同或相近;下文又有“哥白尼”“共产党人”等批判精神在历史进程的作用,故应填写“批判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②空,“然而”,表转折,本句与前文意思相对,故应填写“仅仅有批判精神”。第③空,“却”,表转折,本句与前文“有些人把批判的权利留给自己”意思相对,可判定句式“把……留给别人”;再据前文“批判与建设的相得益彰”可判定,此处涉及的话题是“建设”,故可填写“把建设的义务让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