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是什么
2020-03-25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是从儿童到了青春期再到成年人,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着不同的心理表现,尤其是青春期的时候会有着很大的变化与表现,那么青春期心理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盘点一下。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心理特征
1.情绪波动大
在青春期时,人的大脑负责基本行为的功能开始发育成熟,如视觉、听觉、和运动脑区,而负责复杂思考、规划区域的前额叶还未发展成熟。这种脑部的不平衡发育是导致孩子比较冲动,且情绪多变的主要原因。此外,青春期的孩子还会追求情绪的自主,在儿童时期,孩子的开心与不开心更多的是依赖父母的控制,而到了青春期,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心或是不开心是因为自己开心,不再是因为父母。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也要转变之前对孩子的态度,不要再与孩子在情绪上硬碰硬,而是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论你是否认同,都要接纳。
2.自我意识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构建自我,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意味着人们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把自己的过去,将来,现在组合成一个有机的争议来思考。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规划。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而到了青春期孩子就要开始发愁,因为童年的孩子只会关注此刻是否开心,而青春期的孩子要开始规划自己的一生的,既要关注眼下是否开心,又要关注长远的将来,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级别,需要更多更强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一生要完成的事情。而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这构建自我的开始阶段,心理学上叫做同一性延缓阶段,迷茫又叛逆,但是这一阶段又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3.自我评价低
前面说了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自我同一性的开始阶段,所以普遍来说自我评价比较低,常常会感到困惑,从而导致自卑、自尊心下降等负面影响。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我的看法越来越趋于现实,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上并不是特别的优秀。当孩子自我评价比较低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怕被别人瞧不起,所以这个时期他们都比较脆弱焦虑,易受伤害,对别人的指责或蔑视看到极期重要,产生过分防御反应。
4.过度关注外表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自我评价你,没有建立强大的自我,所以喜欢过分关注外表,重视发型和服饰,还会意识并主动去控制自己的体重。例如,留长发,染头发,穿奇装异服,减肥等。男孩子希望自己的肌肉更厚实些,以呈现力量之美,女孩希望自己变得更苗条些,以呈现女性的曲线之美,从而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一些。关注外表本没有对错之分,人的穿衣打份、服饰搭配都是学问,他可以从外到内的影响一个人,帮助人们提升气质。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过度关注自己的外表,为了好看而出现一些行为偏差,如透支生活费买昂贵的衣服,通过催吐或食用泻药来减肥等,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了。
5.学习态度的变化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搜集信息的广度和问题的深度也在增加。例如,初中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只是自己想一想,最多跟好朋友讨论一下,不会深入思考问题,但是进入高中后,一般会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信息收集过程,他们会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会在网上查找资料,也会通过一些渠道询问专家的意见。所以,初中的孩子在面对学习时,要么常常缺乏自信,要么过分自信,人为自己是不会受到损失的,或者偏于宿命,认为无论怎么做,都无法避免失败的结局,但是高中的孩子对问题分析要理性的多。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些成绩不太好的初中生,到了高中时反而能逆流面上,成绩突飞猛进最后进入一所非常好的大学。
如何解决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1.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决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记住孩子是个“人”,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私有财产。他应该有自主的权力,迟早都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他需要培养自立的能力,而现在就是培养的最佳时期。
2.为孩子分析后果,提供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得知行动的结果后,依然愿意尝试自己的方案,那么,家长便不要再强迫。
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必较真,不如随他去吧。强迫只会带来逆反,破坏亲子感情。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怎么做可能会对孩子带来些伤害,但你还是不得不让他去受伤,因为,只有让他亲身经历了行为的损害,吃了亏才能改变,成长不就是经历的过程嘛~
3.允许犯错,成长需要代价。当孩子遇到失败时,请不要指责,永远做孩子的后盾,无条件的支持他。(要说“没关系,这次虽然不是太成功,但你在XX方面表现得很好,我们都很欣慰,你一定行,加油,我们支持你”,不要说“早就让你听我的了,你不应该……”这种话)。孩子总需要长大,有些事应该由他自己决定,既然他们想尝试“独立”,就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实践和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