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电竞logo > 江南app平台下载安装官网苹果 > 语文试题 >正文

2020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06-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科一:

“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

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化进程的趋势中,从基层乡土去看中国社会或文化的重建问题,主要是怎样把现代知识输入中国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基地乡村里去。作为输入现代知识必须的人这一的媒介,“新乡贤”的社会建构,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

传统中国文化深植于乡土之中,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有着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的精神。在中国家族、乡土文化传承中,具有深厚的根系和广阔的脉系。乡土文化的有机循环,一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枢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新乡贤”文化建设无疑秉承和凸现着这一传统文化的底色。

(摘编自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

材料二:

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

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在这里,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一个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既存续了人文精神,也展现了现代公共治理规律的新型乡村模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乡土社会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转型中最艰难的部分。费孝通先生曾言,“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

上虞的“乡贤文化”,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

因此,对乡村治理而言,发挥乡贤作用、培育乡贤文化要会用劲、用巧劲。上虞的做法有其地域特色,是地方政府有效探索的成果,但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当是中国乡土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它以自身的成功再次重申了两个判断: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二、中国社会必须以自身文化为基点完成现代转型。今天我们所致力于探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

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GDP提升到某一数字也不难。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上虞的“乡贤回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也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

(摘编自《浙江“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采访和思考》)

材料三:

“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乡贤”,过去多指有文化、有识见又善行乡邻的贤达之人。有史以来,乡贤就是维系中国乡村运转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

“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锻炼提高,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上构建养护,还需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社会贤达反哺桑梓、造福乡里,扶持“新乡贤”,推介发展“新乡贤文化”。

(摘编自姬建民《涵育“乡贤文化”贵在其“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乡贤文化”建设需要以中国乡土文化为底色,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

B.近年来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这都是“乡贤文化”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造成的。

C.材料二在实践中为材料一提供了观察样板,这一样板可能具有个性特点,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

D.材料三对乡贤进行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定义,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想要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培育更多“新乡贤”重建乡村。

B.我国城镇化让人们滋味复杂,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

C.只有落实好浙江上虞做法重申的两个判断,才能做到中国乡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新乡贤”的确立成长与“新乡贤文化”的培育涵养需要多方发力、多点突破,不能急功近利。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看人民怎么去应用这些设备。”

B.“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C.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D.“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4.材料三第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新乡贤相比旧时代乡贤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蛐蛐

汪曾祺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陕西本不出。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里正哪里弄到蛐蛐?只有花钱买。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尽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蛐蛐, 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一死了 ,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帐!”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的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他!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蛐蛐!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已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

只是他们的几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

“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贏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贏,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

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贏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节选自汪曾祺《聊斋新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

B.衙役看成名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赔尽几亩薄产,点出成名因“征蛐蛐”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C.黑子因毙--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

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 -项是(3分)

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主人公的命运围绕“虫”而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小说巧设伏笔,层层推进。成名夫妻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特别珍爱,为黑子的误毙蛐蛐作了铺垫,母亲的“你甭想活了”一语,暗扣后文的“把黑子从井里捞上来”。

C.作者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叙写黑蛐蛐的善斗,格外生动。“蟹壳青”与黑蛐蛐,从外形到战绩对比鲜明;小伙子前后表现也形成对比,突显了他自高自大、无知可笑。

D.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简洁精炼,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

8.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9.小说是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情节大体相同,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一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泰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B.从子,即父之兄弟之子。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

C.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掌握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承袭苏秦旧业,巧获燕王信任。苏代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苏秦那样的功业,最后通过为燕王献策,取得燕王信任。

B.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但是他们君臣都贪图眼前利益,只要能收买齐王亲信,就能灭掉齐国。

C.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取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

D.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燕昭王召回苏代,苏代尽力策划攻打齐国,完成了燕国的夙愿。苏代在燕王的支持下联络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名声显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14.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

求崔山人百丈崖①瀑布图

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②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③泽古苔。

幽缄④傥相传,何必向天台。

注释:①《天台山志》:百丈崖,在天台县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观西北,与琼台相望,峭险束隘,四山墙立。②潈,众水相会处。③曾青,铜之精,形如珠者,其色极青,故谓之曾青。④幽缄:幽密缄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中“素崖裂”“丹壁开”属于画作内容,写出了瀑布图的壮美。

B.“生风雷”“瀑泉落”动静结合,起到“砾崖转石万壑雷”的震撼效果。

C.本诗的五、六句与“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手法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相同。

D.诗人运用想象描摹画面,语言豪迈奔放,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6.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李煌的《虞美人》中通过绵延不绝的江水来写一位亡国之君满怀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蛟龙起舞,妇人哭泣来侧面衬托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①。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②,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比喻、拟人

B.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②国内外连创票房新高,③观众们纷纷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④这部电影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⑤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⑥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的魅力。⑦不仅制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⑧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⑨反映的是国家乃至电影工业的综合实力。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新年贺词,有豪迈的宣示,也有深情的祝福,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学校将组织开展“学习新年贺词,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发言稿,在这次班会上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1)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2020年新年贺词

(2)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一些95后、00后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关于95后就业观的调查显示,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让一些普通人坐在镜头前唱唱歌、跳跳舞就能收获万众追捧、打赏,一夜成名。这种短视、功利的人生追求值得反思。

——《北京青年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鲜明,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本题的选项是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内容的总结概括。A项。,“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创新为引领”错误,原文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不断创新”无中生有。B项。,从材料二第2段“稍微盘点—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以城镇化为关键词的农村报道少见正面的消息,浙江上虞‘乡贤文化’确实是难得的例外”可知“都是因为‘乡贤文化’的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表述太绝对。D项。,“这里的‘新乡贤’和材料一、二中‘乡贤’的含义相同”曲解文意,材料一、二中的“乡贤”主要指从城市回乡的社会贤达,材料三中的“新乡贤”还包括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干事情、做贡献的人。所以选C项。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本题B项。,“是因为城镇化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更因为其取得一些成绩”分析错误从材料二第1段“城镇化已经变成成了一个滋味复杂的命题,近20年以来,它陆续将诸多治理困境呈现给了转型中的中国。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败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可知,应该是“是因为城镇化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给农村带来了许多治理困境”所以选B项。

3.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分析理解能力。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A项。,从材料二“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可知本则材料谈到单纯的现代法治无法完全治理好乡村,因此需要找到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的结合点,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项。,讨论秩序与个性的问题,与材料二观点无关;C项。,意在表明政府对乡村治理能力欠缺,与材料二观点违背;D项。,是说名与实的分离,与材料二观点无关。所以选A项。

4.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说观点,然后进行分析,结构谨严。②注重辩证论述。用“然而”“况且”等让步分析,让逻辑更严密。③运用对比说理,在古今乡贤的对比中阐明“新乡贤”的含义,使人容易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议论段落的论证方法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先要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本从文章中找到论点和论据,然后分析论证方法,一般说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5.引用论证;最后再分析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有:“层层深入”式;正反论证”式;“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本段开头提出观点“‘乡贤文化’要‘新’在与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上。”接着分析“新乡贤”文化,可得出本段采用总分式结构,结构谨严;再分析论述的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乡贤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绵延不绝,显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与现实意义”,接着用“然而”指出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的主题特点,用“况且”指出“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可见作者做了让步分析,注重辩证论述,让逻辑更严密。从“也应看到,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得出:作者在古今乡贤的对比中阐明“新乡贤”的含义,运用对比说理,使读者容易理解。

5.①时代角色突出,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②兼具乡土性和现代性,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文化内涵贯穿古今,又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归纳整合。

从材料一第2段“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新乡贤’的时代角色十分突出。他们很多人出自于乡村,成就于城市;成长于乡土,弄潮于商海,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具有尝试破解百年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困境的珍贵价值”可得出“新乡贤”时代角色突出,在乡村与城市的内在关联上,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从材料二对上虞的“乡贤文化”的举例,尤其是第四段“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可知以上虞的“乡贤文化”为代表的“新乡贤”文化兼具乡土性和现代性,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从材料三第1段“我们现在涵育的‘乡贤文化’,其主体不仅有别于旧时代乡贤,而且文化内涵既应传承过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重要要素,更有着契合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况且,并不仅仅是有文化、能说会道的就是‘新乡贤’,根本是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围绕核心价值观在农民群众中的确立与弘扬来干事情、做贡献。明乎此,‘新乡贤’才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目标。‘乡贤文化’的涵育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特质的新方向。”可得出:“新乡贤”文化有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指向,既要文化内涵贯穿古今,又要紧密联系乡村实际。

6.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四个选项涉及的角度有:人物性格品质的归纳整理、相关词句或段的作用、理解词语的内涵、情节安排的赏析等等。对照文本和自己读文本的理解感悟逐一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点即可。做这类题除了理解能力还要耐心细心专心。C项。,“表现了父母的太重的功利心”错误。根据原文所言,成名父母是善良仁义的,并没有表现出功利心,迫于官吏逼迫才间接地害了儿子,实质还是那个官员贪污皇帝只知享乐的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可见选项表述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并非主观上的功利心,而是客观生活逼迫,父母也是受害者。所以选C项。

7.D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选项内容涉及情节设置、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从小说组织情节的手法考虑:(1)扬抑:使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有利于突出人物特点、品质;突出主题。(2)对比:形成反差;突出人物、环境、主题。(3)衬托:情节更加生动;突出人物、主题。(4)突转: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突出人物、主题。(5)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回味、思考。注:手法角度的作用都要联系人物、主题。D项。,“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错误。情节跌宕起伏悬念环也是语言表达之功效,可见平淡无奇不当; “多用口语,平淡无奇意境深远”,错,原文中“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这里使用了形象的比喻,本体为成名内心恐惧害怕气愤等各种复杂的情绪综合为凉、冷的感觉,喻体为“冰窟窿”,可见语言上也具有文学色彩,并非平淡无奇;口语化表意的特点是直白的,比喻的特点是化深奥复杂为简单、浅显而至通俗易懂,本文画面感强,描写具体形象,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但意境并不深远,可以说成思想主旨耐人寻味启迪深刻。所以选D项。

8.从三方面来解答:首先内容表现而言,写小蛐蛐都强敌,表现了小蛐蛐的厉害,神奇、不凡的本领让人诧异、惊喜。其次从情节本身而言,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最后从语言表达而言,抓细节,具有现场感,让人身历其境如在目前,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情节的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属于结构思路方面的题型。线索、伏笔、照应、铺垫都带有很强的结构意义,所以遇到这样的情节题,我们就必须从结构的角度对其作用进行分析。可以考虑的角度有(1)线索:贯穿全篇;突出人物、主题;使情节紧凑、简洁。(2)伏笔: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令人信服。(3)照应:情节发展连贯,自然,合理;结构严谨。(4)铺垫:为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积蓄气势;突出人物、主题。题干为“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从以下三方面来解答:

首先内容表现而言,写小蛐蛐勇斗强敌,表现了小蛐蛐的厉害,神奇、不凡的本领,让人诧异、惊喜。比如: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已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

其次从情节本身而言,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彰显了本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构思特点。比如: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

最后从语言表达而言,抓细节,具有现场感,让人身历其境、如在目前,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

9.我认为汪曾祺笔下的悲剧结尾更好。蒲松龄笔下《促织》大团圆的结局虽然不符合黑暗现实,以及读者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心愿,但不利于表现批判社会现实的中心思想。而汪曾祺改编的小说《蝈蝈》结尾部分设置了悲剧结局,更符合现实生活,更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用血淋淋的事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批评统治阶层安于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生活甚至草菅人命的冷酷无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一有价值一无价值,一毁一撕,可见功力高低,表现、剖析之深浅。

【解析】本题考查对结尾段情节安排的探究思考能力。除了理解分析文本内容还需要个性化、创新性解读。题干为“小说是从蒲松龄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情节大体相同,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首先把它理解成赏析结尾段的作用题,从三方面来思考: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本文的结尾段主要涉及内容主旨和表达效果。

解答这道题首先明确观点立场:我认为汪曾祺笔下《蝈蝈》安排孩子小黑死掉这个悲剧结尾更好。

先概括内容手法:蒲松龄笔下《促织》让孩子活下来,设置了一个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而汪曾祺改编的小说《蝈蝈》的结尾部分设置了,让黑子死亡的悲剧——“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贏了。“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再从写法上分析:蒲松龄运用的是浪漫主义写法,汪曾祺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

最后再从效果和情感、主旨表达上总结归纳:蒲松林的喜剧结尾,好当然好了,能满足人追求大团圆生活圆满的理想心愿,但不符合现实生活,这种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写法自然不利于表现批判社会奢侈腐朽荒淫无度层层盘剥民不聊生的阴暗面。汪曾祺悲剧结局,一方面符合现实生活,百姓生活困苦,朝不保夕,统治者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更能突出揭露社会批判当权者的中心表现,更好地表现作者想要批判统治阶层安于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生活甚至草菅人命的冷酷无情这个主题思想,作者意在用血淋淋的事实揭露社会的黑暗,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以生悲天悯人思想。最后联系鲁迅先生名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优劣便显而易见:一有价值一无价值,一毁一撕,可见功力高低,表现、剖析之深浅。

1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本题中,“先人尝有德苏氏”“先人”是主语,“有德”是谓语,“苏氏”是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D;“乃召苏代”,“苏代”是“召”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句子翻译: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所以选A项。

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B项。,“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说法错误。应该是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是甲的从子。所以选B项。

1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取燕国的政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导致了燕国的混乱”说法错误。原文“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这时苏代并不在燕国,文中没有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以及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禅让给子之的事情。所以选C项。

13.(1)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

(2)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注意:(1)窃:私下里。义:道义,德行。敏:聪敏。释:放下。干:求,这里是求见。

(2)罢:通“疲”,疲累。罢敝:疲劳困乏。虽:即使。恶:怎么。以为:以之为,把……当作。塞:要塞。

14.齐国不占天时;齐国百姓疲劳困乏;齐国君骄臣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先找到文中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

“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这句话强调齐国“天时不与”,可以概括为不占天时。

“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这句话强调“民力罢敝”,可以概括为百姓疲劳困乏。

“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强调“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可以概括为君骄臣贪。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 “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曾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15.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B项。,“动静结合”错,没有动静结合,只有动态,“生风雷”“瀑泉落”都是动态。所以选B项。

16.①照应标题,与“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相照应。②直抒胸臆,点明目的,希望崔山人将画赠予自己。③表达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中词句作用的能力。此类题目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要具体看诗句所在的位置来分析,如在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在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结尾:有总结全诗、照应开头、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本题诗歌最后两句“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的意思是:你别老把画藏起来!送给我好了,那样我就不用老想着去登天台山了。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希望崔山人将画赠予自己,表达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照应了标题“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17.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焉”“恰”“壑”“潜”“泣”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8.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常见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其作用,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全句、全文的意思,一定要立足于整体,在整体的观照下再分析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文中“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中“等我”,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运用的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选A项。

19.原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我与古园的缘分。强调了古园对我的影响之大之深,古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的永恒、饱经风霜的生命价值、历经磨难但不屈服于磨难的精神意义。(或者说看到了时间、窥看心魂、感恩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分析为什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原句)比改写后的句子表达效果好,作答时可以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效果等角度考虑。原句“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句话的施动者是“这古园”,受动者是“我”,“等我”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强调了古园对我的影响,古园对我的作用。而修改后的句子的主语则是“我”,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

20.①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是很难言说的;味道是可以感悟的)②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看,第①处横线上的内容应该为“味道”有关,由后面内容“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横线上的内容应该为“味道是说不清楚的”或“味道是很难言说的”等相关内容。第②处横线上的内容,根据其前面的语境“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将一天中的时间比作四季,再看其后面内容“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那么由此可以推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是将一天中的时间比作乐器,且要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即“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

21.②“国内外”前加介词“在”;⑤“中国文化”前加“了解(或:观察)”;⑦“不仅”移至“需要”前;⑨“国家乃至电影工业”改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本题:

第②句成分残缺,“国内外”不能是句子的主语,联系上文,依据句子主语的前后一致性,《流浪地球》是主语,所以是它在国内外连创票房新高的,因此,“国内外”前加介词“在”;

第⑤句成分残缺,“提供了……的独特视角”是动宾结构,但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却缺少必要的动词,可以加上“了解”或“观察”;

第⑦句语序不当,属主语和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主语只有一个“制作科幻电影”,此时关联词语“不仅”应该放在主语的后边,所以,“不仅”移至“需要”前;

第⑨句语序不当,“乃至”表示递进关系,“国家”比“电影工业”应该更进一层,所以,将“国家乃至电影工业”调整语序,改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

21.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故答案为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3.例文:

葆有初心,紧贴时代脉搏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风起云涌间,“互联网+”的时代已翩然而至。立足于传统与今朝交织激荡间,吾辈诚应深思时代与人生规划,而使人生之船不偏不倚地挺进。以下乃一己之薄见,望能抛砖引玉,开启更多的真知洞见。

2020年新年贺词里豪迈地宣示,深情地祝福,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学校将组织开展“学习新年贺词,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发言稿,在这次班会上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当不负主席期望,争做时代好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人生选择。不贪图一时之利,心浮气躁鼠目寸光,而应该具有高格局和“大眼界”。周国平先生如是语:“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二者兼有,则或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若因现实生活无忧无虑而心无所求行无方向,从而无所付出,无所坚守,未来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庸庸碌碌平淡一生。我们不需画地为牢,将自己束缚在趋之若鹜的世俗观念中,更不该纠结于是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关于95后就业观的调查显示,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抖音等新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让一些普通人坐在镜头前唱唱歌、跳跳舞就能收获万众追捧、打赏,一夜成名。这种短视、功利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反思并鄙视。

诚如毛姆呼唤忙于捡地上散落的六便士的人们抬头望见月光,梭罗鼓励人们行舟去往前人不曾抵达的水域,我们身为史怀哲笔下有“狮子般雄心”的年轻人,不应顺从“命运的理性化”,更不该随波逐流于一心向钱看的大军中,而应向大数据时代下的新行业敞开怀抱。未来我们的职业选择应与时代接轨,构铸青年与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去乘风破浪。纵将经历栉风沐雨的艰难征程,也勇敢地赤脚走过生活的刀锋。

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亦需重拾古圣先贤流传给我们的价值观和华夏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忠诚爱国,有责任和担当。南仁东用尽生命所有的光,点亮“天眼”;故宫文物修复师,将一个个细心修复文物的日子串成诗篇。无论何种职业,葆有职业初心而砥砺前行,都是必然的价值选择。随着纪录片的热播,传统工艺与传承他们的匠人渐渐回归到我们的视野。我们珍重慢的价值,米兰昆德拉曾将快与遗忘紧紧相连。“快”让人进入“与过去和未来都断裂的瞬间”,让过往的流亡者回归故土,却已失去灵魂的家园。所以我们需要记忆,记忆曾镌刻在我们文化基因中的职业精神。唯有这般,我们才能将传统踉跄脚步拉回平稳,让历史的厚重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厚实的基调。

王开岭先生呼吁我们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在时代与理想的探讨中,我们诚应让精神澄澈,携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开创崭新风貌。愿你我共同拥抱美好明天,葆有初心,紧贴时代脉搏,争做新世纪的有为青年!

我的发言至此,谢谢大家!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和写作能力。

一、关于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好相关材料以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分三段,第一段是总领部分,相当于导语,一般中心话题就在这部分里。可以抓住“学校将组织开展‘学习新年贺词,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个发言稿,在这次班会上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这段话确定中心观点为“争做时代新人”,另外还明确了写作用意和文体特征——班会 “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里也暗示了体裁,应该写成议论文性质。

材料中二三两段分别引述的新年贺词给出写作提示,争做什么样的时代新人呢?使用抓关键句法分别提炼中心思想为: (1) “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 奉献青春和生命”“无怨无悔、倾情奉献”“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以上话题为正面立意。(2) “是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一夜成名等短视、功利的人生追求值得反思”,以上为反面启示。

二、关于写作:

班会发言稿的注意事项:(1)开头要有称呼和问候语,结尾要总结陈词,并致谢。(2)注意人称,适合以第一人称,亲切自然,忌讳用第二人称,避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3)要有预设性和感染力。基于真实语境(在应试中表现为一种虚拟的真实情境)的交际写作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的“为读者”的动态语篇写作。“对象”可能存在的真实问题或真实困惑应该是写作主体的起点。在这个题目中,写作主体应该还原到真实的班会情景之中,根据材料,基于真实的生活经验和逻辑去设想对象(主要是高三的班级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合情合理地帮助他们解除疑惑,从而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

三、参考立意:

(1)我辈当自强,不负青春,做有为青年。

(2)坚守平凡成就伟大。

(3)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4)无私奉献不讲回报。

(5)奋斗不息努力不已,让青春无悔。

(6)志向高远,成就价值人生。

(7)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8)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四、可用素材:

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这种“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超越,是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服、不甘落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格。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民族,也是一个十分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砥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向往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人民安康、人生幸福的梦想,如永不熄灭的灯光,照耀中华民族前行,也激发、培育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诚实守信”“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忧劳兴国”“俭以养德”的勤俭精神等。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主要内容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正是凭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创造和不断发展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中,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才能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谱写伟大复兴的精彩乐章,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因为经济、技术落后,中国饱受屈辱。与此同时,时刻关注祖国消息的钱学森,准备携妻儿从美国回到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正因为这样,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历经五年才得以回国。其间,无论美国政府如何威逼利诱,他心中对祖国的思念,都是有增无减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后,就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我听过太多对钱学森的赞誉,爱国、坚毅、执着……可我还是想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南宋词人汪莘曾以一首《水调歌头》立志:“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我想,用这首词来形容钱学森伟大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4.2018年10月23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在举国欢庆之际,“孟凡超”这个名字一度成为热搜词。“港珠澳大桥就像我辛苦哺育的孩子。”说出这话的正是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他从2004年便介入港珠澳大桥可行性研究,至今历经15年的耕耘与浇筑,终于见证了“孩子”的诞生。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跨海桥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工程。这个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无法做到”的工程,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建成通车,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而这背后,凝结着的是无数像孟凡超一样的中国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不由想起曾说过:“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其实每一项“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是“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不仅对世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更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我很喜欢赵博生的一句话:“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这便是我想说给你听的中国精神。

点击查看语文试题更多内容

Baidu
map